腹外疝患者的临床护理办法知多少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4期   作者:余根容
[导读]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
        余根容
        乐山市五通桥区金山镇辉山卫生院 四川 乐山   614802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股疝次之,占5%左右。较常见的腹外疝还有切口疝、脐疝、白线疝和造口旁疝等。此外,尚有腰疝等罕见疝。下面一起了解腹外疝的临床表现、病因、如何护理。
一、腹外疝临床表现
        有慢性咳嗽、经常呕吐、便秘、脱肛、尿道狭窄、包茎、膀胱结石、排尿困难、腹部手术、外伤等病史,既往有疝嵌顿史。注意腹部异常膨隆或凹陷、腹水、肝脾肿大、站立时有肿块突出等。老年人应检查前列腺肥大。胸部一侧呼吸运动度受限、呼吸音减弱,肋间饱满,以及在胸部可听到肠鸣音或振水音等膈疝体征。腹股沟疝应注意疝的外形及疝环大小,站立或咳嗽时内容物降入阴囊。
二、腹外疝的病因
        1.腹壁强度减弱: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先天性因素包括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宽大的腹股沟三角、脐环闭锁不全,腹壁白线缺损等,有些正常的解剖现象,如精索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区,也可造成该处腹壁强度减弱。后天获得性原因有手术切口、引流口愈合不良、外伤、炎症、感染、手术切断腹壁神经,肥胖者过多的脂肪浸润,老龄的肌肉退化萎缩以及胶原代谢异常,致坚实的筋膜组织为疏松而有微孔的结缔组织层或脂肪所代替的解剖方面原因。
2.腹内压增加:是一种诱发因素,包括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晚期妊娠、腹水、排尿困难、婴儿经常嚎哭、举重、经常呕吐以及腹内肿瘤等。
三、腹外疝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腹外疝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手术方法,以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2)消除腹内压增高因素:如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均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对吸烟者应劝其戒烟。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练习床上排便,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方法。
        (3)备皮:严格备皮防止切口感染,尤其对于会阴部、阴囊皮肤更应仔细,不可剃破,同时应及时治疗手术野的皮肤湿疹及感染。术前嘱患者沐浴更衣。
        (4)灌肠及排尿:为防止术后腹胀及便秘,术前1日给予流质饮食,术前1日晚灌肠1次。术前排空膀胱以免术中损伤。


        (5)急诊手术术前护理:嵌顿性或绞窄性腹外疝,特别是合并急性肠梗阻的病人,往往有脱水、酸中毒及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应紧急手术治疗。术前除一般护理外,还应做好输液、抗感染、胃肠减压等护理。
        (6)观察病情:注意局部症状,及时发现疝嵌顿、绞窄及肠梗阻的表现。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时,有损伤肠管可能,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相应症状与体征。
        2.术后护理
        (1)卧位: 病人回病房后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切口疼痛。次日可改为半卧位,术后3~5天可离床活动,卧床期间鼓励病人翻身、活动肢体。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等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
        (2)饮食:术后6~12h若无恶心、呕吐,可根据病人食欲进半流、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者,术后应禁食,待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次日可进普食。
        (3)预防术后出血: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腹股沟斜疝术后切口放置沙袋压迫12~24h,以防止伤口出血发生继发感染。使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以防发生阴囊血肿。
        (4)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尤其是婴幼儿更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防治腹内压增高:术后注意保暖,以防因受凉而引起咳嗽,如有咳嗽应及时治疗。并嘱病人在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伤口,减少腹内压增高对伤口愈合的不利影响。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
        (6)预防并发症: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预防阴囊水肿。切口感染是引起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绞窄性疝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术后须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污染或脱落的敷料,一旦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应尽早处理。
        (7)出院指导:
        1)出院后注意适当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劳动,或过量活动;
        2)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多食高纤维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以防发生便秘,若有便秘可用缓泻剂;
        3)积极预防和治疗有关疾病,如肺部疾患、前列腺肥大等使腹压增高的疾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