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心理与训练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4期   作者:吴海瑞
[导读] 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习惯等。
        吴海瑞
        盐城工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习惯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其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学习心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提出了相关训练路径,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利用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机械专业;学习心理;训练路径
 
前言:
        为培养中职生职业能力,提升其技能水平,促进其全面素质发展,使其通过实践学会利用相关技能,从而成为国家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根本上改进与完善课程体系,将理论与实践集为一体,促使课程结构朝着模块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为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深入实践教学,切实了解学生学习心理。
一、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因为中考成绩差,不得不选择中职学校,在基础教育中并不重视这一群体,很多中职生缺乏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行等。根据中职机械加工专业来看,招录的大多学生为文化基础非常薄弱的初中毕业生,一些学生甚至没有学会小学的基础性知识。当进行实际学习的时候,中职生往往表现出三种学习心理,一是积极主动型,二是随波逐流型,三是厌学型[1]。首先就积极主动型来说,虽然因为诸多原因,这部分学生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然而他们可以正确认知自我,在选定专业之后,对有效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在合理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当展开学习的时候可以勤奋刻苦,比较认真,逐渐增强动手能力。然后针对随波逐流型而言,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均由家长进行安排,缺乏清晰、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专注、不积极,较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一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便会逃避。最后就厌学型来说,在初中时期,往往教师或者家长便已放弃了这部分学生,他们丧失了对所有事物的兴趣,对任何知识都没有学习欲望。在学习过程中此类学生十分懒惰,而且其中的一些学生存在极强逆反心理。
二、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心理训练路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学习动机,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何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激发其学习动机。对此,中职机械专业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合理引导,使其制定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目标,并且有机结合自身目标与学习目标。从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角度来说,应该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对其开展学习目标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目标的重要性,带领他们进入工厂中,与之共同探索实现个人目标的渠道,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贯彻落实作为钳工或车工等工种的职责,进一步将个人目标和学习目标集为一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与学习难度。举例而言,当开展钳工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如果想要画线可以将自己设想为设计师,如果想要锯削可以将自己设想为木工师傅,如果想要锉削可以将自己设想为雕刻师。在开展车工教学的过程中,当讲解切削三要素的时候,也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是切削速度,二是进给量,三是吃刀深度,可以将三种要素的选择与确定设想成一个人拉车,一系列因素产生影响,主要包括车子重量、拉车人体力、路面摩擦力等。当加工硬度各异的材料时,比如金属、木头等,应该区别对待。利用形象化比喻这一方式,从深入浅,更好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除此之外,以学生所制作产品为对象,即使其相关技术标准没有达到标准,比如精度、尺寸等,教师同样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使其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们厌学情绪,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2]。另外,也可以按照具体流程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组建钳工兴趣小组等,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激发其成功欲望。
(三)利用有效的训练方法
        1.可采用“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法
        通常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工厂生产情况,若按照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普遍规律,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当开展实践教学的时候,首先应该掌握操作技能,然后理解与认识相关理论。以车工为例,由于这一工种所应用刀具的角度相对复杂,正式学习刃磨前,如果让学生明确全部刀具的每一种角度关系等,通常具有很大难度,但是如果按照先实践后理论再实践的顺序,首先让学生学习与掌握磨刀的有效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测试,主要是切削情况,接着为学生讲解刀具知识,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帮助学生掌握刃磨技能。
        2.采用优生带差生法,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
        对于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一般中职学校学生比较清楚,大多数中职生都积极主动了解与掌握各种有效技能,然而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比如动手技巧、敏锐度等,所以他们的掌握程度也有所区别,但是在经过相应实践之后,大多数中职生仍旧能够达到课标要求的技能水平。对于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师来说,一方面需要在实习过程中为学生传授技能,另一方面应该重视掌握较好的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助手,并要求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述自己的体会与经验。在学生这一群体中,通常技能掌握的形状为橄榄形,让优生带动中等生,并对差生产生促进作用,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都有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程度相对较高的学生进行合理指导,在诸多方面发挥自身辅助作用,比如技术把关、作品加工组织等。通过利用此种方法,也能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影响,使其逐渐加强竞争,并形成良性循环[3]。
        3.设计趣味项目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之所以开展实践,主要原因是进行应用,在掌握相应技能之后,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价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计划贯彻落实到相应程度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合理安排课题、成品生产等,如果条件允许,应该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到顶岗工作中,由此检验个人技能水平。以车工专业为例,针对凸形面这一课题,应该加工相关零件,比如台灯杆等,引导学生融入充满乐趣的课题发掘中,以此感受到自主制作喜悦与趣味,明确个人价值,进而全身心学习将理论和实践集为一体的课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一定要确保中职生可以改善以往不良学习习惯,全面、深入掌握新知识与技能,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懂得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切实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高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晓娟,苏浩淼.机械类专业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实践研究——评《现代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教学法》[J].机械设计,2020,37(04):151.
[2]庄云峰.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86):167.
[3]嵇士友.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心理与训练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1):113.
作者简介:吴海瑞,2000年7 月生,籍贯:江苏盐城,男,最高学历: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心理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