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园 耿懿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医院精神心理科 湖北省 随州市4413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护理工作人员,共70例,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12月,制作调查表,对所选的护理人员展开调查,从中整理出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方面的信息,明确护理人员在此项工作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在对精神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障碍、心理学知识水平有限和患者家属不配合是三大主要问题,在针对性措施实施前,感觉心理护理困难的患者共62例,所占比重为88.57%,实施后,对心理护理感觉困难的护士人数明显减少,共18例,所占比重为25.71%,前后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改善精神科患者的精神状态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护理人员需重视心理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心理护理的实施有效性,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科患者;护理;措施
前言:精神疾病是临床比较特殊的一类病症,患病原因尚未明确,临床症状表现为:意识、心理、语言表达功能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精神失常,情绪多变,甚至还会出现自残等极端行为,对患者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因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故在临床护理中也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难度。其中,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环节,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容易,受到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学知识水平上的差异、护患沟通障碍及家属配合力度差等问题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心理护理的实施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护理人员施加了工作上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了精神科病人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基于此,医院领导层应提高重视,在以往精神科病人心理护理过程中,寻找工作上的不足,从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三个人物角色上出发,分析心理护理实施中问题的根本所在,采取强有力的解决措施,给予精神科病人更好的心理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62位护理人员,包含男女护士分别为48例、14例,年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51岁、24岁,对应年龄上的平均值为(28.57±3.17)岁,存在中专、大专、本科三种学历类型,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四类职称。
1.2方法
通过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展开调查,对心理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主要存在三大方面[1]。首先,护理人员自身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认知程度还存在较多的欠缺,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导致在心理护理实施中感觉困难,无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应定期组织精神科护理人员展开专门的培训,进行心理学知识方面系统化教育,扩充护理人员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量,掌握相应的护理技巧,能够在心理护理中灵活应对各种困难,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对方的语调、语气及面部表情等,揣摩患者内心真实想法,寻找心理护理的突破口,具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次,护患沟通困难也是精神科心理护理实施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俗话说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桥梁,护患之间若不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便无法了解到患者的想法,导致护理人员常常毫无头绪,不知所措。基于此,在精神科患者心理护理中,应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温暖,获取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最后,患者家属的配合对于精神科心理护理的实施也起到很大的帮助。家人是患者最亲近的人,也是最信任的人。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除了需要护理人员的干预外,家人更是安抚患者受伤心灵的良药。护理人员应主动寻求患者家人的帮助,一同完成患者心理上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针对精神科心理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在针对性解决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感觉困难与感觉不困难的护理人员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对应的占比值。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由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计量单位、计数单位分别使用(x±s)、%表示,在t、x2检验方式下,当组间差异符合P<0.05的要求时,视为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感觉心理护理实施困难人数分别为62例、18例,所占比值为88.57%、25.71%,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
.png)
3.讨论
心理障碍是精神科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若患者的心理障碍没有得到改善,临床治疗依从性是影响较大的一个方面,不利于临床疗效的发挥。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对护理实施效果的发挥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心理护理又是精神科患者临床护理的重要干预内容,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技能,对心理学知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学会灵活运用,以便解决心理护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不断提高自我专业能力的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负面心态,为护患双方的交流创造更多的机会。另外,医院应合理安排精神科护士的工作与休息时间,针对存在心理压力的护士,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其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工作质量。为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可适当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工作认真、态度良好的护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热爱自己的工作[2]。
在本次研究当中,针对心理护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后护理人员感觉工作困难的人数明显下降,说明以上描述的解决措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与采纳。
参考文献:
[1]王桂芬.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6):55-57.
[2]李芬,闻曲.非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语言暴力的现状与进展[J].上海护理,2019,19(8):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