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李国华1 王娜2
[导读] 目的:针对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血液检验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笔者围绕本次研究课题随机选择某医院近3年所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李国华1  王娜2  
        1石家庄市鹿泉人民医院检验科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200   2石家庄市鹿泉区中医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200

        摘要:目的:针对血液检验在100例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血液检验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笔者围绕本次研究课题随机选择某医院近3年所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之后再再通过招募的方式选择自愿参与的5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本次研究样本中的对照组,然后抽取上述人员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结果:研究A组患者的RDW、RBC值相对较高,对照组人员的Hb、MCH、MCV的值相对较高;研究B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的符合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等略高于研究A组,但差异不明显;两研究组患者白细胞检验结果的差异不明显。结论:贫血鉴别诊断应用血液检验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鉴别贫血患者病情发病情况及类型指标。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患者诊断;应用

        引言
在临床医学中,贫血属于血液系统疾病,指的是外周血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等出现明显降低,受疾病的影响,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悸、失眠、记忆力下降等情况。这一疾病的类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是总体来看,以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出现的几率最高。科学的血液检验,是对贫血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基于此,本文则针对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笔者围绕本次研究课题随机选择某医院近3年所收治的100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患者年龄在18—75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41.5岁。针对所选择的研究样本,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A组和研究B组,另外,再通过招募的方式选择自愿参与的5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本次研究样本中的对照组,对照人员包括男性21名,女性29名,年龄在19—7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0.8岁,三组人员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为了突显本次研究活动的人性化,笔者与患者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在整个研究活动中,患者一旦出现意外或病情恶化,研究活动立即停止,并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救治。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对于两研究组的患者而言,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将其确立为贫血患者,在研究组的患者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头晕、心悸等情况。对于对照组人员而言,其体检结果均表示正常。排除标准:在本次研究中,需要排除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的患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也应该排除在外,主观不配合或资料不全面的患者也应该不予考虑。
1.3方法
三组人员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安排其禁食12小时,然后在次日上午7点抽取2毫升静脉血液,要求患者在抽血时必须处于空腹状态,以此作为检验样本,研究人员需要使用专门的抗凝管进行样本搜集。在真空状态下抽取后,需要进行轻微晃动,其目的在于均匀分散试管中的抗凝剂,进而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还需要借助于特定的血液分析仪,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此项工作由专业的检验医师完成。
1.4评价标准
对上述三组样本人员的血液检查报告中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包括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及RBC/MCV。然后对各组人员检验的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人员的白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和记录。
1.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RBC检查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统计信息的对比可以了解到,研究B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的符合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等略高于研究A组。
2.3患者白细胞检验情况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A组中有1例患者的白细胞检验值显示正常,研究B组有2例患者白细胞检验值显示正常,因此两组患者白细胞检验结果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贫血属于临床中的常见疾病,而且此类患者中以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居多,具体而言,缺铁性贫血是患者血液中合成的铁元素减少,如果这一情况长期存在,那么机体Hb的合成能力会不断下降,贫血病症也随之出现。对于地中海贫血患者而言,其血液中的珠蛋白合成受到阻碍,进而引发疾病。两种类型的贫血患者在发病原因方面明显不同,而且地中海贫血还会涉及到基因遗传。在贫血疾病出现后,一些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良症状,而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所以,如果仅仅根据症状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精准了解,所以,需要通过必要的血液检验,然后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以此明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本次研究活动中,对患者的血液情况进行检验,并从中可以了解到,通过安排患者根据特定要求进行血液检验,能够对贫血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鉴别。根据本次样本的检验情况可以了解到,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能够根据结果中的指标情况直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贫血病症,而且可以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的贫血类型作出判断,以此判断结果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
本次研究活动中,通过对患者血液检验的符合率、特异性及灵敏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在这一方面的检验中,不论贫血患者属于哪种类型,其检验结果差异并不明显,及时研究B组的各项指标高于研究A组,但是相差甚小,从中可以进一步得出,在贫血患者诊断中,血液检验效率与贫血患者的类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在本次研究活动中,通过对两研究组患者白细胞水平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两组患者的白细胞正常率的差异也不明显,从中可以得出受贫血疾病的影响,患者血液中白细胞含量会明显降低,所以在贫血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可以通过检查患者血液白细胞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存有疾病。另外在临床中,如果要进一步诊断贫血患者的类型,则可以借助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葡萄 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方式达到目的,使贫血患者的具体类型得到确认。
总体来看,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患者出现贫血的不良症状时,通过及时进行血液检验,能够帮助患者明确其病情,并及时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对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对诊断其病情的意义[J]. 钱晶.  当代医药论丛. 2018(11)
[2]贫血患者血液红细胞临床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王梅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8(07)
[3]血检在诊断贫血患者中的价值探讨[J]. 陈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