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芬
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卫生院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感染发生率,并根据相关的因素总结降低感染率的应对的策略。方法:回归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200例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的感染率,特定的感染部位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分布。结果1200例的患者中,有71例感染,感染率为5.9%;前三个感染的部位是泌尿系统,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总共检测到96种病原体。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4.4%,33株;革兰氏阴性菌占64.6%,62个;真菌占1.0%,1个;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BMI≥24kg/ m2,合并急诊的手术,基础的疾病,切口长度≥10cm,手术时间≥3h,有创手术和住院≥10d可显着的影响术后的感染的发生( P <0.05);其中年龄≥60岁,BMI≥24kg/ m2,切口长度≥10cm,住院时间≥10d是一般手术后的感染的独立危险的因素。结论:普外科的术后伤口的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必要综合的考虑患者自身的因素,医务人员的因素,手术的因素和医院管理的因素,以加强对手术患者的管理来降低感染几率。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感染;相关因素
引言
普外科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疾病,外科手术的各个方面都与患者的健康密切的相关,它是医院外科手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在普通的外科的手术中,腹部的手术是最常见的,腹部的手术中医院的污染的隐患很高,这大大的增加了患者术后感染的可能性,这不仅会加重病人的病情,手术的难度,甚至降低临床的手术的效率。这也大大增加了住院的时间和相关的费用。
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约为10.0%,作为常见的并发症,这引起了外科医生的注意。在一般的外科的手术中,由于外科的手术的创伤,患者的抵抗力较弱,手术更具有侵入性,菌群的失衡,耐药菌株的增加。它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的区块,不仅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术后的康复,生活质量和安全性,还将增加患者的医疗的费用,延长住院的时间,减少床铺周转,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医疗的资源的浪费。本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人民医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1200例的患者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被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有望减少普外科手术感染的发生率,为感染后发生率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1200例普外科的手术患者,其中男698例,女502例。最小的年龄为24岁,最大的年龄为79岁,平均(44.7±11.2)岁。
1.2方法
回归性调查1200例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的病历,统计感染和未感染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的指数(BMI),是否与基础疾病,切口的长度,手术的类型,麻醉,手术时间,类型,住院时间等有关。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 <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感染率和位置分布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该医院共收治1200例一般的外科手术的患者,其中71例感染,感染率为5.9%。感染的前三位是下呼吸道,泌尿系统和上呼吸道,如表1所示。
.png)
3讨论
普外科是医院的主要的部门之一。主要的治疗的方法是外科的手术。面临的疾病分布在胆道,肝脏,胃肠道,和乳房。由于接受普外科的手术的病人很多,该部门的感染的发生率一直很高。 Fiorio等人的研究的结果显示,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在一般的外科手术的病例中最高,切口的类型和手术的时间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的相关,也发生了相关的事件,例如肺部的感染和引流管的感染。为了进一步的保证手术后的患者的安全,本文对普外科患者进行了研究。
研究的结果显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医院普通外科的手术后的感染率为5.9%,接近临床报道的感染率3%,处于中等的水平。对感染的部位的分析发现,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下,上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分别为16.9%,19.7%和18.3%。这与陈学秋等人的研究的结果基本的吻合。在这项研究中,检测了患者分泌物中的病原细菌。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菌占最高比例,为20.8%,其次是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7.7%和3.7%。分别为15.6%。皮革阳性细菌占34.4%,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是术后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占64.6%,其与文献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
许多研究表明,普外科的手术后的伤口的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客观地,更全面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后的感染的危险的因素,本研究首先进行了单因素的分析并筛选出相关的因素。无条件逻辑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kg/ m2,并结合基础的疾病,急诊的手术,切口的长度≥10cm,手术的时间≥3h,有创手术和住院天数≥10d可以显著的影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P <0.05)。老年人由于器官等功能的下降,常伴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基础的疾病,导致机体的防御能力的下降,对外部的病原菌的抵抗力的下降。此外,老年患者感染率较高的原因还与它的新陈代谢减慢和伤口愈合的缓慢有关。建议,为降低感染率,老年患者应尽量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选择进行手术。同时,建议选择择期的手术以避免紧急的手术,因为紧急的手术可能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影响术前的准备。增加术后的感染率。BMI≥24kg/ m2是普通手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的因素。由于人的皮下脂肪层较厚,不仅需要将缝合线进行分层的缝合,这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更多的脂肪会导致血液的供应减少和组织抵抗力的降低。此外,脂肪液化还极容易导致组织缺血和死腔,容易引起局部组织的变性,增加术后的感染率。
较长的手术的时间是影响术后感染的独立风险的因素,因为延长的手术的时间会增加伤口的暴露的时间并增加与细菌接触的可能性。建议相关医务人员熟练的掌握手术的操作的技巧和注意的事项,并在保持手术的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手术的时间,提高手术的效率,降低感染率。
本文研究发现,切口长度≥10cm是普通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因为切口越长,伤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机会就越多,接触外部病原体的机会就越大,从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表明,手术切口<12cm的腹部的手术感染率为6.87%,切口> 12cm的感染率为11.96%。侵入性的手术会增加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机会,病原菌会通过器械直接附着在切口上。切口处切口的感染率的增加,提示医务的人员应严格的执行无菌的操作,掌握各种有创手术的注意的事项,尽量减少客观的因素引起的感染。
住院时间≥10天是一般手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的因素,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体集中的地方,并且各种医疗的设备,仪器可能会粘附病原体。另外,由于过量的使用抗菌的药物,耐药菌的持续生长和繁殖导致感染率的增加。国外的研究还表明,在医院感染中是否使用抗菌的药物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 <0.05)。建议不断完善消毒的方法,优化病房的环境,缩短住院的天数,以有效的降低术后的感染率。
参考文献
[1]赵公金.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外医疗,2020,39(24):8-10.
[2]孙桂俊.细化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227-228.
[3]何保山.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4):34.
[4]翁剑锋,何建苗,赵华洲,邱啸臣,赵英杰.普外科临床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36-37.
[5]顾丽蕊.公立医院普外科感染现状与管理措施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