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彬
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检验科 四川泸州 646000
所谓的贫血,具体所指的是患者血液循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数量同正常标准相比要低。依据临床特征的差异,可以对贫血做出分类,例如:将骨髓红系增生情况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增生低下性贫血,即再生障碍性贫血、增生性贫血,即巨幼细胞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将血红蛋白浓度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贫血;将红细胞形态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以及大细胞性贫血;将贫血进展速度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慢性贫血、急性贫血。
一旦贫血,患者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
1.神经系统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多梦、失眠、头痛、耳鸣、头昏等,均属于由于贫血缺氧而造成的神经组织损害症状。针对于小儿贫血而言,影响智力发育、躁动、不安、苦恼是最典型的特征。
2.皮肤黏膜
贫血时,粘膜苍白、皮肤苍白是最明显的体现,主要是由于患者在贫血期间,身体通过调节神经体液,从而对血容量展开重新分配,次要的粘膜、皮肤会减少供血而导致。同时,因为单位容积血液当中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含量降低,也会变淡黏膜、皮肤的颜色。另外,缺少光泽、粗糙、溃疡,是患者贫血期间,粘膜以及皮肤的另一种体现,极有可能同贫血的原发病相关。针对于溶血性贫血而言,尤其是血管外的溶血性贫血,会导致患者的粘膜、皮肤出现黄染现象。
3.呼吸循环系统
患者在贫血期间,红细胞内容易合成众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从而将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造成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取更多的氧。呼吸困难或者是气急,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因为患者的高碳酸血症或者是呼吸中枢低氧所致。通常,在轻度贫血患者中并不存在明显的体现,只有在患者活动以后会造成呼吸加快加深,并且伴有心率加快、心悸等情况。可以说,贫血情况越严重、活动量越大,贫血的症状便会越发明显。在患者出现重度贫血情况之时,即便在平静状态下,也极有可能出现端坐呼吸、气短等情况。如果患者长期处于贫血的状态,心脏会超负荷工作,并且,会存在供氧不足,最终造成贫血性心脏病的引发,在此刻,不仅会对患者的心率造成变化,甚至还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或者是心律失常的情况。
4.消化系统
患者在贫血的状态下,会出现减少消化腺分泌的情况,甚至会造成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不良、消化功能降低,发生大便性状及规律改变、食欲减低、腹部胀满等现象。如果患者处于长时间的慢性溶血,极有可能与胆道结石以及脾大合并。针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而言,将会出现异嗜症或者是吞咽异物感的情况。而针对于巨幼细胞贫血或者是恶性贫血患者来讲,将极大可能造成镜面舌、牛肉舌、舌萎缩、舌炎等问题的发生。
5.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
血管外溶血出现无胆红素的高尿胆原尿;血管内溶血出现含铁血黄素尿以及血红蛋白尿,在病情严重的患者中,甚至极有可能出现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进而引发急性肾衰竭、无尿、少尿等情况。另外,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贫血的状态,还会对睾酮的分泌产生影响,造成男性特征的减弱;针对于女性患者而言,贫血会导致其雌激素分泌异常,进而出现月经过多、月经异常、闭经等现象;同时,贫血还会造成男女两性中性欲减退。并且,长时间贫血,还会对患者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以及各内分泌腺体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造成患者出现贫血的因素非常多,因此,必须要精确运用实验室检查来对哪一类贫血做出甄别,从而为后续患者的针对性、专业性治疗带来一定的协助作用,进而收获更大的治疗成效。通常的情况下,贫血最基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为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片细胞形态检查、骨髓检查以及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通过此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以及鉴别患者贫血的程度。
第一,如果患者的血常规当中Hb、RBC比较低,则代表患者存在贫血;如果患者的MCV较低,则代表患者红细胞体积小,极有可能属于地中海贫血或者是营养性贫血。必须要做出进一步的血红蛋白铁蚤白以及电泳;叶酸、B12者需要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做出检查确诊。
第二,如果患者的网织红细胞不断增多,则代表患者存在骨髓造血功能良好性贫血,例如:营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需要展开进一步的G6PD检查,从而对血红蛋白病做出区分;通过分析血红蛋白电泳、Happily实验PNH抗入球蛋白做出鉴别;并且通过溶血三项对新生儿溶血病做出诊断。
第三,血片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是为了能够鉴别贫血情况。血片中出现大量的球形红细胞,极有可能属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少量的球形红细胞,极有可能属于免疫性;针对于新生儿ABO溶血病而言,如果出现大量椭圆形红细胞,则代表为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针对于地中诲贫血而言,主要为出现较多靶形红细胞;如果检查存在大量的幼稚红细胞,则极有可能属于白血病;如果检查为滴状红细胞,则极有可能为DIC;针对于溶血性贫血而言,在检查时会发现众多的红细胞碎片;针对于缺铁性贫血而言,在检查时会发现中心浅染区扩大、红细胞大小不一等情况。
第四,骨髓检查。通过骨髓细胞涂片,从而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成分、增生程度做出反映。骨髓检查对某些髓外肿瘤细胞浸润、骨髓纤维化或大理石变、骨髓坏死、白血病、贫血具备显著的诊断意义。但是,必须要对骨髓取样的局限性格外注意,在血常规同骨髓检查存在矛盾之时,应该展开多部位的骨髓检查。
第五,贫血的发病机制检查。例如:由于缺铁性贫血的代谢所引起的缺铁原发病检查;巨幼细胞贫血的维生素B12水平测定、血清叶酸测定以及造成此类造血原料匮乏的原发病检查;溶血性贫血的间接胆红素增高、血钾增高、结合珠蛋白降低、游离血红蛋白增高检查;失血性贫血的原发病检查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展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同种抗体、自身抗体、血红素、珠蛋白、酶、红细胞膜等检查;针对于骨髓造血细胞而言,主要检查髓细胞自身抗体、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因子、基因、细胞周期、抗原表达、染色体等。
综合上述的分析而言,实验室检查的所有项目,都是为了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以及贫血程度、贫血类型,只有做出精准了解,才能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专业性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做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