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曹羽
[导读]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DM老年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3例, 心理护理)和对照组(53例,常规护理)

        曹羽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DM老年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3例, 心理护理)和对照组(53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统计患者护理有效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HAMD评分更低,护理有效率更高,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DM老年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身体康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应用效果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患者由于长时间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极易造成身体多方面系统损害,从而使得老年患者心理负担重,产生负性情绪,影响临床疗效[2]。因此,为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本文将分析心理护理干预DM老年患者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DM老年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抽样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60-90岁,平均(69.38±4.27)岁,病程2-17年,平均(8.69±1.51)年;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61-90岁,平均(69.44±4.16)岁,病程2.5-17年,平均(8.71±1.5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DM诊断标准者;临床资料完善者;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甲状腺疾病或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交流沟通有严重障碍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
1.3.1常规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科普DM知识,并告知其治疗方式与效果,每日叮嘱患者按时、按量正确服药;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并监督其每日进行适量的锻炼;每日为患者病房进行清扫;定期为患者检测血糖。
1.3.2心理护理干预
        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护理人员耐心且使用亲切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掌握其内心活动特征,并根据患者接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对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
        (2)护理人员尽量满足患者日常要求,并给予充分尊重;告知患者家属多理解患者并为其提供心理支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3)告知患者健康心态对治疗的重要性,当其心情低落时,护理人员可播放音乐放松精神,转移注意力。
        (4)护理人员可在病房中摆放患者喜爱的鲜花,并在每晚用餐30min后陪伴患者散步,同时加强情感交流,及时疏通不良情绪。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越高,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
        (2)统计患者护理有效率。经护理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且血糖显著下降为显效;在护理人员沟通后被动配合治疗,且血糖有所改善为有效;不愿配合治疗且血糖无变化为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有效。
1.5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数据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数据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情绪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A、HAMD评分更低(p<0.05),见表1:

3讨论
        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致病原因通常为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增龄等环境因素,还包括紧张、劳累、精神刺激、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应激因素[3]。老年患者通常基础疾病多,再加上DM给身体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易形成焦虑等情绪。马伟新[4]在相关研究中表明,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从老年患者内心需求出发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使其意识到健康心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饮食、服药、运动,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撑,疏通患者情绪等内容。本文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心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且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控制血糖(p<0.05),与吴静微[5]在相关研究中结果较为相似。
        综上所述,可有效改善DM老年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孟文红.综合护理干预结合动态血糖仪监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低血糖发生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9,32(24):177-178.
[2] 邹文娟,王华,张玲, 等.基于扎根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11):57-62.
[3] 郭体宇.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情绪自我管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798-2800.
[4] 马伟新.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4):60-61.
[5] 吴静微.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3):156-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