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红,王瑞瑞, 杨阳
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22.38±5.45)、(16.38±4.47),护理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18.86±5.12)、(19.86±5.12),护理满意度为88.33%,研究组各项指标明显更好。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焦虑抑郁;影响
冠心病的病理变化在于机体血脂失去平衡,血管内壁上附着大量脂质,造成血液难以顺畅流通,心脏缺血缺氧,从而出现心绞痛、心梗等各种临床症状。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该疾病近些年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因为目前尚无疾病的根治方法,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控制病情,长此以往,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需要进行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本文的研究内容即为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时间阶段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研究患者数量为120例,被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组(60例)中,研究组患者年龄分布在3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8.9±6.4)岁;男女比例为6:4;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38-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9.2±7.4)岁;男女比例为7:3。被选患者病情、病程及其他一般资料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的开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选定的患者已获悉此项研究,并将自愿合作完成所有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没有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并且具有正常意识;排除其他严重的组织或器官器官疾病,抵触参加这项研究,并且对研究人员提出的与研究相关的问题难以清晰和自主回答,该患者家庭强烈拒绝这项研究,无法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在研究中期(例如转移或死亡)退出。
1.3护理措施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3.1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的宣教和科普,干预前需要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等基本情况,注意使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词句,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为患者介绍经积极配合治疗后病情控制良好的案例,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疏导性干预:因为该疾病无法治愈,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服药,过长的治疗周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悲观的情绪,严重时甚至放弃治疗,不愿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工作,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内心深处所担心的问题,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疑惑,针对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情绪。
1.3.3支持性干预:为患者介绍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嘱患者在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在生活上帮助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患者共同面对疾病。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通过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得分情况。(2)通过为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嘱其进行不记名填写,统计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上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评分显著更优。具体见表1.
3.讨论
冠心病高发于老年群体,目前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该疾病现在已经成为首要死因,国内外对该疾病都十分重视。该疾病虽然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的器质性变化,但其发生发展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焦虑抑郁情绪就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在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刺激机体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该物质会刺激血管收缩,加快心率,从而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会刺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损伤血管内皮,平滑肌细胞增生,最终导致全身动脉硬化,病情加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乐观的心态可以保证机体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状态良好,患者免疫力强,对于治疗可以获得更高的疗效,生活质量被显著提升,病情更加稳定。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别,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心理护理的研究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证实了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于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作用显著;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证实了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在治疗期间满意程度的提升有显著促进效果。但有一点需要在此特别做出说明,因为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小,所以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缺乏说服力的不足之处,期待临床未来可以通过展开大样本研究改善这一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其在治疗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丁妍,余健,黄贤珍,李文英,张柳燕. 广东医学. 2017(16)
[2]冠心病与情志变化相关研究[J]. 申力,曹洪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11)
[3]冠心病患者戒烟对焦虑抑郁状态变化的影响[J]. 周志明,许晓晗,梁静,胡宾,程宇婧,施超,周玉杰. 中华内科杂志. 2016 (11)
[4]冠心病伴发抑郁情绪者注意偏向的研究[J]. 宋玉萍,李慧慧,陈晓丽,姜能志,隋萍,李爱英,卢国华,李敬田. 中国全科医学. 2016(23)
[5]情绪对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龚建兵,吴传东,周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08)
[6]心理预期与认知方式对负面情绪的交互调节[J]. 杨洁敏,张蜀,袁加锦,刘光远. 心理科学进展. 2015(08)
[7]西酞普兰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HAMD SDS评分的影响[J]. 谢芳,李高飞. 重庆医学. 2015(18)
[8]特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研究[J]. 朱继芳,李远琼,陈朝容,刘莉. 重庆医学. 2015(13)
[9]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J]. 张亚芳,刘海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