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利 黄瑞玉(通讯作者) 陈国洋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广东广州 510080
【摘要】 目的 研究快速检验技术运用于微生物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纳入的10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依据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51例,研究组给予快速检验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96.08%与对照组88.24%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94.12%与对照组88.24%相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敏感度96.08%、特异度90.20%均高出对照,82.35%、74.51%(P<0.05)。结论 快速检验技术运用于微生物检验中效果突出,能够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有效提升敏感度与特异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微生物检验;快速检验技术;实验室检查
感染性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病,通常是指患者机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入侵,从而牵连其器官功能受损,甚至出现炎症反应,给患者日常生活与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若未能够尽早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随着相关症状持续加重,可危及生命安全,受到临床重点关注。目前临床多选择常规检验技术,例如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染色、细菌培养等操作,虽然属于临床检验的金标准,但其检查时间较长,容易耽误患者接受治疗,甚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近些年,随着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进步发展,临床发现快速检验技术的效果更突出,但临床学者对其疗效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对此展开实验,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4月纳入的10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依据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51例。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3.26±1.24)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3.51±1.11)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研究组:选择快速检验技术,(1)执行免疫学凝聚反应,按照细菌检查标准调整温度、PH、抗体以及抗原环境等,保证致病微生物以抗体颗粒方式完全结合反应,等待其产生凝块,测定沙门菌、肺炎链球菌、霍乱弧菌等菌种。并选择酶联免疫技术测定抗原、抗体。(2)实施蛋白指纹图谱,依据已知的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图谱内容测定对应的病原微生物,并快速测定其性质。(3)给予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分子学基础研究微生物本质,并与大分子遗传信息、法人脑子信息相比,获得检查结果。
对照组:选择常规检验,分别对病原微生物实施染色、培养、鉴定等操作,并观察并详细记录结果,保证细菌检查的顺利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沙门菌、肺炎链球菌、霍乱弧菌阳性率,同时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中选择SPSS 18.0系统计算数据,其中±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查,而百分比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查,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后选用P<0.05表达。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检验结果
经检查发现,研究组中沙门菌的阳性率23.53%(12/51)、肺炎链球菌阳性率37.25%(19/51)、霍乱弧菌阳性率35.29%(18/51),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17.65%(9/51)、33.33%(17/51)、37.25%(19/51);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96.08%(49/51)与对照组88.24%(45/51)相比无差异(χ2=2.170,P>0.05)。
2.2 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
研究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94.12%(48/51)与对照组88.24%(45/51)相比无差异(χ2=1.097,P>0.05),但研究组敏感度96.08%(49/51)、特异度90.20%(46/51)均高出对照,82.35%(42/51)、74.51%(38/51)(χ2=4.993,4.317,P<0.05)。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日渐升高,可发生在任一科室,主要是指致病微生物利用不同方式使机体出现感染,并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机体健康,并降低生活质量。若未能够尽早发现并准确诊断,可直接耽误后续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从而导致疾病不断加重,带来严重后果[2]。
目前,临床针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金标准为微生物染色、鉴定、细菌培养等,虽然取得过一定的应用价值,但病原体培养的环境要求较高,加上操作环节较为繁复,直接延长检查时间,难以控制其检测周期,最终限制其在临床的使用,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快速有效的微生物检查方式。随后医疗水平以及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进步,快速检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相关报道较少[3]。由此本文展开实验,结果中发现:两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检查结果的准确性94.12%与对照组88.24%相比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敏感度96.08%、特异度90.20%均高出对照,82.35%、74.51%(P<0.05),说明研究组的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较为相近,但其敏感度、特异度更高,值得推广。快速检验技术中包含免疫学凝聚反应、蛋白指纹图谱、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其操作步骤较为简便,例如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主要利用分子水平对病原微生物性质进行判断,同时选择大分子生物信息、遗传信息方式与病原微生物结构维持联系,从而快速获得检查结果,有效提升临床工作效率,保证微生物检验的顺利开展[4]。
综上所述,快速检验技术的效果显著,能够保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有效提升敏感度与特异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蕾.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2):217-219.
[2]王林.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6):141-142.
[3]许荣琴,杜鸿,谢小芳, 等.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尿标本微生物快速鉴定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4):3694-3697.
[4]杨洋,肖盟,杨文航, 等.现场快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0):14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