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全程护理干预在真菌感染患儿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1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9期   作者:张晶
[导读] 目的 研究在真菌感染患儿PICC导管维护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真菌感染患儿76例,随机划为2组: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
        张晶
        山西省儿童医院 山西省 太原市 030021
        【摘要】目的 研究在真菌感染患儿PICC导管维护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真菌感染患儿76例,随机划为2组:对照组(38例)、研究组(38例)。对照组予以PICC导管维护基础护理,研究组则对PICC导管维护展开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概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概况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在真菌感染患儿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置管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值得肯定。
【关键词】全程护理干预;真菌感染;PICC导管维护;应用效果
        就真菌感染患儿而言,常规抗真菌药物会损害患儿的静脉血管,并且治疗中也会存在一定难度[1]。但有关研究显示,进行抗真菌药物输注时,如果增加PICC导管的置入,则能够对患儿静脉血管起着有效保护作用,防止静脉损伤,抗真菌过程也将更加快速和顺利[2]。然而,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置管时往往存在哭闹、抗拒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置管难度。同时,置管后,若护理不当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的产生,对患儿的预后极为不利。鉴于此,本文将针对护理干预模式展开研究,探寻在真菌感染患儿PICC导管维护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我院真菌感染患儿76例,随机划为2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合计患儿38例,女儿19例,男儿19例;年龄介于3-12y间,平均年龄(7.95±2.14)y。研究组合计患儿38例,女儿18例,男儿20例;年龄介于3-11.5y间,平均年龄(7.74±2.22)y。以上资料对比,结果显示:P>0.05,符合研究指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行PICC导管维护基础护理。即维护前进行患儿体征监测,并做好基础维护管理。
1.2.2研究组
研究组对PICC导管维护展开全程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创建PICC小组:由相关医护人员组成,对置管穿刺进行全程维护,其中,高级护士还需担当管道维护的监督者,帮助患者导管更好的管理。②导管自我管理:叮嘱患儿及家属按照医嘱进行导管管理,护理人员需耐心为患儿及家属介绍PICC的常规维护方法,并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说明,强化其对导管的自主管理意识;必要时,还可针对其管理能力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管理计划的制定。③并发症护理:将导管护理工作进行细化,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出现;穿刺前,需对患儿的情绪进行安抚和疏导,以免紧张所致的血管痉挛和哭闹所致的穿刺失败;若出现穿刺部位渗血,则应及时进行穿刺部消毒,做好渗血制止,降低感染概率。④其它护理:置管后对患儿家属进行穿着指导,衣物尽量以宽松为主,穿衣、脱衣也应按照顺序逐步进行,以免引发导管的意外脱落和松动。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按照置管结果划为:置管成功、导管脱出两方面、成功率=置管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2)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概况。包括置管堵塞、穿刺部渗血、静脉炎、感染等方面。
1.4统计学检测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置管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如表1。

3讨论
        目前,儿童出现真菌感染的概率愈发高涨,治疗中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因而治疗中PICC置管的维护工作也显得至关重要。对于PICC导管维护人员而言,不仅需要对真菌感染治愈概率进行保证,而且还得对置管后的并发症展开预防,护理任务极为艰巨[3]。
多数医院在进行PICC导管维护时,一般予以基础性护理,仅可实现导管常规消毒和检查工作,因此置管后的并发症概率仍旧较高[4]。而全程护理属于较为全面的护理模式之一,能够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全方位护理,做到保驾护航的效果[5]。全程护理主要涵盖心理疏导、专业知识指导、饮食、生活等方面的干预内容,将之用于真菌感染患儿中,可实现PICC导管维护的规范性,并且也能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将解决,护理质量较高。
从本文中也可见全程护理干预的价值。文中研究组则在PICC导管维护中执行了全程护理,与基础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其置管成功率更高(P<0.05);主要在于全程护理对患儿心理的强化,安抚了其紧张哭闹的情绪,大大提升了置管的配合度,因而成功率也随之上升;同时,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概况更低(p<0.05),主要在于此护理下对置管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知和干预,同时还加强了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导管的自我管理意识得以提升,因此并发症也获得了有效预防,可见全程护理临床价值的彰显。
综上所言,全程护理干预在真菌感染患儿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万佳彬,迟巍,刘静.全程护理干预在真菌感染患儿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6):141,145.
[2]孙涛,毕德英.导管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151,154.  
[3]曾少玲,谢锡霞,欧剑捷.导管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2):127-129.
[4]孙涛,毕德英.导管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151,154.
[5]裴丽素.导管维护模式在PICC置管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19):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