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古东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达州 636350
肺癌近年来在我国临床中发病率显著上升,该疾病的危害性体现在具有一定的致死风险,尤其是在广大男性群体中由于吸烟者人数占比较高,使得肺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与此同时,该疾病在广大女性群体中也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肺癌患者在疾病诊疗期间往往面临着极大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持续的心理应激,也将对其康复信心和疾病治疗效果形成负面的影响,因此了解肺癌患者在疾病确诊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临床医学迅速发展,同时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受到关注,并且心理护理在近年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通过掌握肺癌患者心理特点,积极帮助其认知和了解疾病,进而确保患者在疾病确诊后可以积极且主动的配合相关医护工作,并逐步地激发患者的自信心与求生意愿,更好的改善机体抗病能力,这也是做好肺癌患者心理护理服务的核心所在。
1、肺癌患者确诊期间的心理护理
肺癌疾病患者的预后往往相对较差,所以许多患者在疾病确诊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焦虑、担忧、害怕和恐惧等心理,与此同时,在疾病结果等待过程中往往患者会出现期望心理,例如希望诊断结果是错误的,或者可判定自己并非肺癌患者。但是当患者的一项项检查结果出现后,肺癌疾病也随之确诊,此时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得无法接受,并产生极度的悲观和失望等心理,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拒绝诊断和治疗的情况。
因此,肺癌患者在其疾病确诊期间做好科学的心理护理非常关键。在肺癌疾病尚未确诊以前,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过程中尽可能不透露有关于肺癌的相关言词,以及泄露可能是肺癌疾病的暗示性语言或表情。当患者肺癌已经得到明确诊断后仍会表现出精神准备不足的情况,所以在此期间就应该做足心理护理,给患者提供心理层面充分的缓冲时间和机会,防止患者产生过于强烈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刺激,引导患者在明确肺癌患病的同时,帮助其树立疾病治愈的希望及信心。
对于肺癌患者隐瞒疾病诊断结果或者告诉患者假诊断结果,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年龄、受教育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区别的对待。例如护理中可通过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在明确判断患者心理状态与实际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适时地将患者的诊断结果及病程期间可能产生的相关情况,以及可能达到的预后情况等告知患者。与此同时,还要对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相信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进行规范化的治疗缓解疾病痛苦以及延长生存时间是完全可能的,进而帮助患者逐步的克服担忧、恐惧等负性心理,帮助他们可以逐步的调整心理状态并面对现实,并充分的调动患者潜在机能和力量,在后续的治疗中积极主动地与肺癌做抗争。若经评估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很弱,那么就应该与家属共同配合,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避免患者由于一时间无法想开而做出无法弥补的自我伤害。
2、肺癌患者确诊后的心理护理
肺癌患者在疾病确诊后,需要面对后续的手术或化疗等一系列治疗,在此期间往往会产生担忧、紧张、害怕等负性情绪,甚至会出现绝望心理。年纪较轻的患者还可能担忧手术治疗遗留瘢痕对于形体美观产生影响,甚至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因此患者往往是既担忧手术结果,与此同时又希望能够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来彻底驱除病魔,所以患者存在着显著的矛盾心理,也增加了思想负担,并表现出忧虑、恐惧、悲观等一系列心理状态。
在肺癌患者确诊之后,需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例如在手术之前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帮助和关心,在提供护理时还需留心观察,并与患者保持充分的沟通,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动向,引导患者表达对于肺癌疾病的心理感受。在此基础上,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使患者相信该疾病在根治手术后所能够达到的康复效果,并且也并不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对于治疗和康复效果比较理想的肺癌患者可以与之沟通,并邀请其现身说法,来鼓励目前正陷于疾病泥潭的肺癌患者能够树立自信心,使患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就所关心的相关问题进行咨询,从而逐步帮助他们摆脱担忧、恐惧等消极心理,使被动逐步转化为主动,确保患者以更好的心态积极的面对手术及护理,并积极地进行配合,使患者能够在身心准备充分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现阶段对于肺癌疾病的治疗无论采取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亦或是采取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患者往往需要面临较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以及躯体损伤,如果患者缺乏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那么在面对一系列治疗措施以及漫长的治疗过程当中,再加上高昂的治疗费用,以上因素都导致患者消极情绪加重,因此在其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提供支持关怀,确保患者可以更加充分的依赖和信赖广大医护人员,更好的实现护患配合。在治疗之前,护士可以将患者的整个治疗计划和方案,以及在治疗期间可能产生的副反应,耐心地为患者与家属讲解,帮助他们了解相关情况并做足身心方面的准备,在其接受化疗时非常有可能产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厌食以及身体乏力等一系列副反应,一方面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并应用保护性药物。与此同时,还应在精神层面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及安慰,向其耐心解答放化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积极鼓励患者参与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从而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患者之间也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患者可以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来接受肺癌并勇于面对治疗,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通过给予良好的心理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情绪趋于稳定,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缓解治疗期间的副反应,以及保证相关的治疗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均有重要影响。
3、出院前、出院后的心理护理
患者面临出院往往会表现得忧虑重重,例如担忧丧失了医疗环境,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康复或出现病情恶化。因此当患者即将出院时还需做好细致的心理疏导与健康知识宣教,帮助其了解出院后的相关事项,从而缓解担忧和顾虑等思想,同时还应给予患者指导,例如出院后应该如何继续坚持化疗以及何时回院接受化疗,并指导患者养成规律性的院外生活。在饮食运动和生活等方面给予指导,在患者出院后还应通过规范化的随访制度与患者和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其院外的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晚期的肺癌患者需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例如患者往往由于存在呼吸困难、营养不良、疼痛、失眠等一系列症状,使得恐惧、紧张、孤独等心理反应加重,所以在护理时还应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呵护,尽快建立稳定的护患之间关系,从而为心理疏导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充分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同情,同时征求患者的需求,使其能够对护理人员产生充分的信赖感和依赖感,通过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使患者能够逐步地树立信心,进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
心理护理需要贯穿于肺癌患者治疗的始终,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同情心,并掌握一些心理学的专科知识,维持良好的心理护理意识。在对肺癌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懂得换位思考,相信心理因素也是广大肺癌患者治疗期间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放下思想负担和包袱,不断提升康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