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曹国荣
河南拓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各个学科技术协同发展,带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其在电气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究其根本,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气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社会化大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融合运用
引言
将自动化技术与电气技术相融合,能够有效推动电气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下,电气工程的运作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进而使电气工程和电气自动化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托的铆合关系。在电气工程领域提升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效率,能够有效地推动电气工程的发展和建设,使工作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使运行效率更加稳定、安全。在电气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气自动化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电气工程中,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
1电气自动化特点
1.1技术涵盖面广
电气自动化技术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的技术,随着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专业化程度更高。就现阶段而言,其更多地依赖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因此,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硬件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物质基础。软件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来说也有重要意义,其决定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果[1]。因此,人们要结合详细的使用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技术实施方案。
1.2自我调节性能强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电力系统的响应和时间,以便随时随地调整电力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性能,确保其稳定、安全地运行。此外,智能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气自动化系统添加了自我调节目的,可以打破空间限制,实现远距离调控。这种实时远距离自我调节功能也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1.3易于优化设计
电气设备设计人员要掌握和熟练地运用电气基本知识,确保电气设备设计质量合格,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技术融入了多种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当前,电气设计要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加快设计速度,减少设计耗时,提升设计质量。一旦发现问题,设计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进行修改。所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电气设计的发展,换句话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优化了电气工程设计[2]。
2融合应用
2.1在分散测控中的应用
通常来讲,发电厂的测控系统普遍采用层级结构,具体包括控制单元、工作站、通讯网及以太网等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将电气自动化融入到控制单元里,能够有效地对设备运行中所呈现的关联参数和相关函数进行信号传递,检测设备的运转状态,进而结合检查结构,带动执行机构,实现对电力生产的保护、检测及监控。在这个过程中,可适当选用远程化电气设计理念,不过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电力生产的实际状况,明确电气设备的监控条件,将自动维护、自动调节及自动检查等装置融入到设备运行监控系统中,从而当设备出现故障或问题时,会启动相应的保障装置,实现对设备的有效保护和监控。
2.2综合自动化的应用
综合自动化是拥有多样性能的网络监控系统,能够将信号管理。
自动装置、测量设备及继电装置进行功能重组和优化配置,能够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通电线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设备及系统,通过先进的监控技术进行通讯、控制、测量、检测和监控,通常来讲综合自动化能够结合通讯技术、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技术系统,使变电站系统拥有智能化、集成化的特征,具备维护方便,操作简单等优势[3]。通过综合自动化设备间的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可以高效地完成变电站的控制任务和监视任务,降低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水平,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所以可以说电气自动化对维护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变电站工作质量拥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变电站的现代化、智能化特性,使变电站在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凸显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2.3继电保护和电气自动化的融合
继电保护设备的功能在于当电力系统出现突发状况或发生故障后,能够及时地向总站或云终端发出信号,并切断相应的电缆线路,切实保护故障线路所连接的装置及设备。而将继电保护装置应用在电气工程中,可以实现实时保护、动态监测线路运转状况的目的,与此同时也能对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支持,破解我国传统保护装置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对电力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线路的问题及异常进行检测和监控,可以对特定范围内的电气设备和特殊线路进行监控。假如发现异常,保护装置便会及时地作出反应,防止故障对线路或设备造成损害[4]。但假如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通常会有“误动”和“拒动”两种表现,其中“拒动”主要指电力系统出现异常或发生故障后,保护装置并没有及时地作出反应,没有进行线路跳断保护。而误动则指当电力系统或电气系统不存在故障和异常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却发出错误的故障信号,进行错误的设备保护动作。针对这种问题,周黎明(2015)认为,可以在继电保护装置中添加相应的自动化监测机制,即通过双重监测和调度的方式,确保保护装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果监测装置发现继电保护设备存在问题,则会通过系统调节的形式,降低继电保护装置对整个线路的影响。
2.4电网调度中的运用
电力企业在对区域内电能进行分配时,是通过电网调度对地区各类电力用户对电能需求量进行分析,然后由系统电力能源的存有量,实现按需分配的调度。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电能输送高于或等于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且相关指令的下达必须符合电力能源本身的调度,以达到能源输送严格控制的目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为电力系统与用电终端建立一个信息传输渠道,提高各个系统之间的契合力度,同时,在相关参数的核定下,依托自动化技术、信息化平台等,可对电力网络系统内各类运行参数所产生的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依据异常行为带来的联动影响,正确界定出电力网络运行中存在的故障问题,然后通过将此类信息及时反馈到主操控界面中,在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呈现下,可令工作人员更为主观的对当前故障信息进行辨别,以制定出相关解决策略,保障电力网络调度工作的正常开展[5]。
结束语
将电气自动化融合运用到电气工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增强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为电气工程提供平稳的、安全的保障服务。然而现阶段,我国电气自动化依旧处于摸索和探究阶段,在应用层面上,还不够成熟,然而伴随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和发展的不断深入,自动化终将得到完善和发展,继而为电气工程的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礼.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融合应用现状与优化措施[J].东西南北,2019(23):112+111.
[2]张玮,栾芳芳.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05):35.
[3]高淑婷.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融合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9):225.
[4]张轩宁.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融合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5):108-109.
[5]廖国伟.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J].科技风,2019(1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