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
玉门市石油河系管理所 735200
摘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会对社会、经济和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在国家管理工作中具有关键地位。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水利管理部门的大力倡导下,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灌区水利管理工作中。本文将就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建设和维护展开分析,以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加快水利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步伐。
关键词: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维护管理
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水利工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水利工程囊括了众多角度,对我国许多工作的高效开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对灌区水利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信息技术在我国实现了广泛运用,并在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为了让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建设工作的质量得到切实提升,需要强化信息化技术在以上领域中的运用,以提高灌区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水平。
1 提高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维护力度的意义
灌区水利工程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既可以保障在农田种植过程中具有充足的水资源,还可以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基于此,灌区水利过程既可以作为一种水资源节约战略工程,也是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密切联系的民生工程。在结束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后,为了让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展现,需要通过正确的维护管理措施实施管理。在目前的水利工程项目中,信息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需要管理人员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完善,以实现对现代化水利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1]。
2 实现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途径
2.1 打造健全的数据库系统
为保障灌区水利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库系统。结合数据库系统展开对于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数据的收集,并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保障后续工作的正常运转。在构建数据库系统时,需要参考灌区的实际降水情形、历史洪峰峰值、气候条件等各项因素,展开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并将数据进行分类处理,通过电子化的形式将数据进行保存,让后续数据信息查阅工作得到保障。同时,需要提高对于数据库结构建设的关注,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对于灌区实况的研究,以确保水利工程信息分类过程的严谨性,避免因技术问题导致信息分类不科学,要在数据库设计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灌区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2.2 将基础资料进行转化
以往的灌区水利管理工作中通常由单一的纸质化存储形式构成了水利管理的基础资源,主要以照片及纸张的形式呈现。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让水利工程基础资料呈数字化形式发展,可以借助人工输入及扫描的形式,将不同的数据资料收编到数据库之中[2]。
2.3 打造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的过程就是收集并整理灌区水利相关信息的过程,随着数据的即时变化,从静态、动态及实时三种种类对灌区水利信息进行区分。静态信息通常包括建设管理机构、工程资料和模式化的行政规划,这种形式的信息通常不会出现变化,因此可以直接将信息在数据库中输入。动态信息通常代指没有明确更新时间的数据信息,如作物机构和种植面积等,在收集这种类型的信息时,必须在考虑信息特征因素的基础上,展开信息采集工作。实时信息通常指在灌水期时灌区内的水位情况,或是在降雨期时环境中的降雨情况。
这种类型的信息通常可以迅速更新,如果单纯利用人工采集的方式,难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必须通过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才能切实提升水利信息采集系统的有效性,让信息采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得到保障。
2.4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在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是提升信息化管理程度的重要前提。必须保障人才队伍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才能让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质量得到切实提升。基于此,需要水利部门提高现代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在职人员创造丰富的专业培训机会,让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切实发展。此外,需要在灌区和有关科研机构之间展开高度合作,让科研机构资源的价值可以在灌区中得到有效发挥,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让灌区的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有效发展[3]。
3 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管理途径
3.1 设定明确的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目标
在灌区水利工程建设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在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中,必须以提升灌区水利工程效益为终极目标。需要有关企业在工程实践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对于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的分析,深入贯彻以灌区发展为先的工作方针,不断提升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适配度,让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得到切实保障。
3.2 将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步骤进行优化
需要结合《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展开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可行性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需要提高对于工程结束验收阶段的重视,结合工程验收的具体流程展开验收工作。同时,结合建设企业的有关文件及报告,让工程质量得到切实保障,提升工程验收阶段的可靠性。
3.3 优化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及维护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作物生长问题、水源及泥沙问题等。为切实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将灌区水利工程管理技术进行优化。例如,为避免灌区水利工程中出现大量泥沙,可以用弧形低梯形断面替代混凝土U型断面,这种方法已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可以有效保障水流的匀速流动,避免出现泥沙在田地中分布不均的问题[4]。
3.4 完善灌区水利工程维护工作
保障维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可以让灌区水利工程的质量得到切实提升,有效延长工程的使用期限。由此可见,高效的维护管理工作在灌区水利工程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需要工作人员对此予以高度关注,要求管理人员提高对于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展开对于灌区水利工程不同结构及零件功能的检查分析,便于及时发现工程隐患,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解决,让灌区水利工程得以高效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在灌区水利管理工作中也不例外。强化灌区水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完整的水利信息库,将灌区水利基础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强化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可以有效推动灌区水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针对灌区水利工程展开维护管理,可以让灌区水利管理向自动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鸿玻,徐庆丽.灌区的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8,16(5):344.
[2]郑响瑞.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初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8):216-217,220.
[3]曾海平.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的思考[J].水能经济,2018,000 (006):P.185-185.
[4]马忠华.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 工程建管对策探析[J].地下水,2019,4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