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李涛
[导读] 摘要:我国盐渍化土地通常分布于干旱区,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伴随西部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大,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改良盐渍化土地并加以利用,已然成为现阶段所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我国盐渍化土地通常分布于干旱区,是我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伴随西部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大,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改良盐渍化土地并加以利用,已然成为现阶段所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而对此就应积极探寻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构建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治理系统,从而真正保障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为研究内容,而后分析了干旱区土地系统构建,以及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
        关键词: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
        前言:
        盐渍化土地治理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也提出了许多的治理方式,盐渍化土地实际形成和特定的地形、气候以及水文等方面的条件存在着紧密联系,强烈蒸发以及降水量较少等因素都是形成盐渍化土地的重要条件,因此若想有效改良盐渍化土地,那么则须先改变其所具备的水文环境,下降其地下水位,也应控制土壤的实际含盐量,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这也是运用生物技术策略的一项重要基础。而在治理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的过程中,若能够充分利用于相应的治理技术,则能够产生显著的治理效果。
        一、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
        (一)建立排水系统
        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的工程治理,需要建立排水系统,让地下水位在临界水位之下,针对实际的地形走势构建以南北为走向、间距是450米的铺沟,而且还需建立走向为东西的主排沟,构成排水系统。再者还应和铺排沟之间处在垂直的状态,与主排沟予以平行,间距为400米,南北之间为450米。打机井用作排水以及灌溉等方面,在排水沟间还需构建一个防护林网,建设出适合的干排系统[1]。另外,还需针对土壤的结构和渗透系数等补给强度,明排沟深度约为1.8米,其底部宽度应为1.0米,为避免排水沟高坡产生下滑的情况,在沟坡的两端距水线约0.5~1.0米的位置可加种一些护坡树,而在采取上述措施之后则能够实现完善构建排水沟,进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范产生沟坡坍塌的情况。
        (二)淡水洗盐
        淡水洗盐主要是利用于淡水淋溶,把土壤之中所含有的易溶盐分淋洗到耕作层之下,同时还需确保地下应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而从土地之中排出或是淋到相对深度的土层之中。在含盐量相对较多的地块之中可进行淡水淋盐试验,在此试验区之中能够借助于梨园河水进行淋盐,一般来说会在5月份进行淋盐,间隔的实际时间通常为4~5日。在总体用水量一致的情况之下逐一实施冲淋的定额有所不同,最终所产生的淋盐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应先进行大水而后再进行小水淋盐。在进行一定次数的淡水洗盐之后,对于0~30厘米的土壤盐分来说则通常可下降至8.0g/kg,之后则可种植一些草木犀以及沙打旺等植物,以便对于淋盐效果予以进一步巩固。
        (三)农艺措施改土
        农艺措施通常是指改进工作以及完善灌溉方式与制度,在进行淡水淋盐之前可借助于拖拉机进行单犁铧,也能够进行双犁铧深耕,耕作的实际深度需大于30厘米,在完成深耕之后若表层土壤的含盐量相对较高,那么还需将其放置下层位置。通过深耕能够提高土壤的真实渗透性也能够对于抑盐以及淋盐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冬灌之前实施深耕,促进耕作层淋盐,并且在种植作物的整个阶段实施留茬免耕,那么则能够对于表层结构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也能够延长土壤的实际覆盖时间,降低土面蒸发量,尽可能保留土壤的水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而利用多次少量的灌溉形式,不但能够实现节水的目标也能够提高土壤盐分的淋溶成效[2]。
        以本次试验区来说,其南部则为流动性的沙丘,在耕作过程之中对于沙丘砂的应用较为广泛,对于盐渍化土壤之结构产生了改良作用,同时还有效推动了土壤盐分的淋溶,利于保障土壤具备较好的耕作性。除此之外,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利用客土覆盖以及沟植等相应策略,也利于提高种植的成活率。由上述内容可见,在治理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采取相应的农艺措施进行改土,以期达成干旱区盐渍化土地治理的重要目标。
        (四)覆盖地表
        可对于沙丘砂、塑料地膜以及麦草实施合理性设计,实施土壤盐分表聚相关试验,利用小区试验测定不同土层的盐分各个离子及水分的实际变化状况,和覆盖之后低温的实际改变情况。应在盐分表聚积极的春季以及夏季开展试验,而最终的结果则显示在春夏季利用塑料薄膜以及麦草等在盐渍土地上加以覆盖,可显著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同时还能够对于盐分表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系统构建及效益分析
        (一)系统构建
        盐渍化土地治理为一项系统性的治理工程,单纯利用一种方式进行治理,则较难以获得显著的治理效果[3]。对此,就应重视构建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系统,对土壤中的盐分一同应用沟植、深耕以及免耕等诸多方式来加快盐分的淋溶,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的情况。此外,还需结合于干排、明沟以及井排等方式,以此确保有利于下降地下水位,并且把淋溶的盐分下降或是排出到相对的土层深度。还需结合于农业排水体系以及淡水洗盐等措施,则利于构建出良好的盐渍化土地技术体系,切实保障盐渍化土壤的改善成效。
        (二)效益分析
        排水工程所产生的效益,为治理盐渍化土地时产生长久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排水体系后地下水位会明显的降低,土壤盐分表聚情况也会有所下降,利于加大耕地的面积、提升耕地的质量,进而也能够明显的提高粮食的总体产量。因此,治理干旱区盐渍化土地也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的工程治理问题来说,应根据干旱区的自然条件,有效利用于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来推动此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另外还需积极构建盐渍化土地改良体系,以便真正改良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真正实现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虎俊,王继和,杨自辉,纪永福,贺访印.干旱区盐渍化土地工程治理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04):329-333.
        [2]杨自辉,王继和,纪永福,胡明贵,刘虎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三系统治理技术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04):92-96.
        [3]王继和,杨自辉,胡明贵,刘虎俊,纪永福.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01):7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