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威信建立的意义及条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赵宗乾
[导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社会要求向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制约其效果的因素就教师方面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威信。
        赵宗乾
        永昌县教学研究室  甘肃省  永昌县  737200
        摘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社会要求向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制约其效果的因素就教师方面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威信。本文阐述了教师威信的涵义,教师威信的作用以及树立良好教师威信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教师  威信  教学
        
        现代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教师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教育现代化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需要现代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争取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品质——教师威信。[1]
一、教师威信的涵义
         (一)古代中国对教师威信的定义
        在中国,古代甲骨文中的“教”是指教师手持教鞭教儿童学习知识的情景,从那时起,教师变成了权威的化身,靠手中的棍棒来维持其在学生中的绝对支配地位。把教师威信完全建立在教师拥有的权利和粗暴的体罚制之上。
        (二)古代西方对教师威信的定义
        关于教师威信的探讨可谓恒古久远.西方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罗素将教师威信视为教师在社会上所赋予的一定权利和地位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认为:“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言,他的力量和价值。”[2]但是他指出:“威信只能由责任感产生出来,一个人应当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如果能负起责任,这就是他的威信。”[3]且“威信是要自己来创造的,要利用生活中的任何机会来树立威信。”[4]在此,马卡连柯很简要的指出了教师威信的含义及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可见,从历史的角度看,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古代的中国,人们都认为教师威信的建立主要是靠社会所赋予他的教育权利和义务,即认为这种威信的建立依靠的是外在强加于教师身上的力量。
        (三)现代教师威信的定义
        现在我们认为教师威信的建立,应该首先不在于社会赋予他多大的教育权利和地位,而主要的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自身的品质和素养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的崇高威信。这种威信是学生在心灵上对教师具有的品德,智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认真负责等高贵品质的“折服”而不是对教师拥有的某种权柄的“慑服”。我们认为教师威信是指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由于个人所具有的优秀教育素养和令人崇高的道德品质而产生的能够影响和改变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精神感召力以及他在学生群体中所产生的威望和信誉。
二、教师威信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的一切教育和教学措施往往受制于教师的威信。有威信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才会乐意接受他的教育。反之,那些没有威信的教师,他所教的课容易受到学生的轻视,他提出的教育要求也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拒绝。
        (二)教师的威信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升华,教学的最大魅力是教师人格力量在课堂上的成功再现。有威信的教师教学时,由于学生信赖,尊敬和热爱他,所以对他所授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这门课的知识也就被赋予了人文意义,成为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符号系统,教学过程也就成为授课者人格力量的外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不但不会为高强度的智力投入感到困乏和疲倦,甚至还会伴随着教学的进程发出由衷的赞叹和会心的微笑,使教学秩序井然、气氛和谐。

在这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下,人的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迅速持久,充分调动了人的内在潜力,师生互动,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相反,在缺乏威信的教师授课时,学生常持轻蔑的态度和抵触情绪,教师津津乐道,学生无精打采,其教学效果显然难以提高。因此,良好的威信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三)教师的威信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根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完成教学任务凭借的是教师的威信,要做好育人工作更要依靠教师的威信。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威信所施加的影响。只有那些德才兼备、品德双优的教师,才能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学生不但敬佩这些教师的知识和才学,更仰慕他们的品行和为人,并把他们当作榜样来效仿。教师的示范可产生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放大效应;教师的表扬和批评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使是切中要害的尖锐的批评,他们也能充分的理解和接受,使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并很快诱发出行动的意向,强化优点,纠正缺点。相反,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威信不高,教师的要求与教诲即使是正确的,也会成为充耳不闻的“耳旁风”。因此,教师的威信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前提。
三、树立良好教师威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教师要有热爱学生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能积极有效的感化学生,对他们的刻苦用功,专心学习,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反之,则无从感化学生,威信无从建立。教师只有真诚热爱,尊重信任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和激励他们上进,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被充分肯定和认可,从而激发积极上进的精神活力。教师的威信也才能迅速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来并扎下坚实的基础。言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仅是教师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外部表露,更是对学生无声的命令。在学生眼里,教师是真理的化身和代言人,他所提出的要求根本抵触或相去甚远,他就会自然怀疑教师教育要求的真理性,并对教师的威信产生怀疑。
        (二)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多学科知识
        学生最看不起那些学无所长,学术不精、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的教师。教师一旦被学生看不起,威信便无从建立。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所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了解所任学科的关系,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存在广泛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巨大动力,教师应给予爱护和因势利导。这要求教师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培养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教育实践表明,有广博知识和多才多艺的教师易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和教育影响作用,同时也便于在学生中建立威信。
        (三)教师要有了解教育学生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学生,必须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不严则无威。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好,严格要求是对人尊重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尽量多的尊重一个人的基础上,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谨慎地提出要求,并严格加以督促,学生就会从中感到一股巨大的尊重和信赖,从而获得积极进步的激发力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也便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人,而得到巨大的尊重和爱戴。在这种发自内心的敬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师威信才是真正富有教育力量的。教育科学活动要有条不紊地进行,离不开科学的有效的组织管理。现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教师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并把它看成是一个教师自身所拥有的决定教育成效的“教育力”,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把它安排的合理、细致、严密,能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及时冷静、主动积极的处理,能增强教师的威信。倘若消极对待,任其发展,往往会失去建立威信的最佳时机。
        新时代的来临,对教师威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师威信的构建与整和中,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树立现代教师威信,是现代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田国秀.关于教师权威的辨证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
[2][4]马卡连柯.马柯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38, 148.
[3]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论文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