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江
重庆市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 402560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深入了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但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去完成,我们还在摸索和探究。现以人教版必须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的课堂内容为例,从生物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实际例证的形式来阐述在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上面的探索和总结,展示我们在核心素养落实应用上面的探究过程,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细胞呼吸
自2017版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课标)提出生物核心素养这个育人理念之后,我们一线教师也迅速的进行了培训和学习,希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在笔者来看,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主要战场,教材是我们主要的武器,因此我们更强调的是在备课及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新的重组、编排,在适应学生思维方式的同时加入新的理念,创建核心素养生物课堂。
一、情境创设,构建生命观念
课标中的第一个核心素养关键词是生命观念。在本节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构建这样抽象的概念呢?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达到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在情境中学生会去观察现象,描述现象,在观察和描述过程中逐渐形成生命观念去解释其他的现象,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解决实际括问题。[1]比如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设置很多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利用酒酿的家庭制作方法,进而引入细胞呼吸的方式和原理。通过对细胞呼吸过程的学习回应酒酿制作过程,酿酒其实是酵母菌经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形成酒精,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建立物质与能量观。在分别学习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后,创设原始地球情境,明确进化历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生物,后出现有氧呼吸生物,建立进化与适应观。以酵母菌为情境主线贯穿整节课,比较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最后探讨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
二、问题引导,模型构建,发展科学思维
问题引导模式教学和模型构建是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在问题的解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推理,科学理性思维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和体现。
如在本节课中,针对细胞呼吸原理的学习,完全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
(1)你能尝试写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吗?
(2)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发生分解的场所在细胞的什么结构?
(3)中间产物丙酮酸转化为CO2和H2O发生在什么场所?
(4)中间产物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如何?
(5)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把葡萄糖中的能量全部转化成热能了吗?
(6)无氧呼吸中丙酮酸的分解发生在细胞的什么结构?
(7)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8)酵母菌的呼吸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在知识落实到模型的建立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再现细胞呼吸的有关过程及场所,而且能将知识转化成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模型与建模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主编赵占良教授说到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更不是讲完知识就做题。[2]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就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并在探究中,加强团队合作,勇于创新。在本节课中正好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从此实验情境入手,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适合不过。以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入手,生活实例有许多,如甜酒的制作过程,馒头的发酵过程等。通过同桌讨论,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完善、改进实验过程。进入实验室,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感受实验探究过程,印证实验设计,不断优化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CO2的含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室内数字化设备带来的便捷。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四、社会责任
在本节课中内容中,有相当多的现实生活问题与细胞呼吸有关,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可以进行解释并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中耕松土早稻浸种催芽时,用温水淋种和不时翻种,目的就是控制温度和通气,使呼吸顺利进行。水稻育秧通常采用湿润育秧;早稻育秧在寒潮过后,适时排水,都是使根系得到充分氧气。水稻的露、晒田,农作物的中耕松土,黏土的掺沙,等等,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条件。涝害淹死植株,是因为无氧呼吸进行过久,累积酒精而引起中毒。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关系也十分密切。种子是不断进行呼吸作用的,若呼吸速率太快,会引起有机物的大量消耗;呼吸释放的水分和呼吸放出的能量(粮温增高),都会使呼吸进一步加强,最后导致发热霉变,使粮食变质。因此,在贮藏过程中,必须降低呼吸速率,确保贮粮安全。这样的实例非常多,学生第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与家人进行探讨,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强责任意识。
总之,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习生物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经历漫长而渐进的过程。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得到在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方法,成为对社会和祖国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路洪娜《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中学生物教学;2018,02.
[2]赵占良.《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中学生物教学;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