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盛
山西省汾阳市应急管理局
人的一生是在求学中生活,在求学中成长,老师无疑是人一生中的领路人、启明星。古语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就是儿时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李萍,她不仅对我在学业上传授,更是在生活中照顾,是仅次于我妈妈的一位老师妈妈……?????
儿时乡村只有一所学校,当时是复合式的一至七年级,后来由于教育体制改变,学生生源有限,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当我开始上小学四年级时,村里的六、七年级学生全部搬迁到邻村的学校里上学,我们学校就剩小学一至五年级。学校位于我们东头街出了西门洞口的北面街上,校门口就在街的西南边,座东朝西。学校校区的西北角就是村十字街头,校西面、北面靠着街道。校门上写着红色的“教书育人”四个大字,这几个字是当时的校长张老师用大彩笔亲自书写的。进入校门口,是一段凸起的硬质土甬通道,南面有一排瓦房,当时是校长室和老师们办公室。东南处是公共厕所。走到中间向北走,通道东西各有一排两间的瓦房大教室。目光所及,中间是宽广的操场。最北面是一排五间大教室,教室是人字形木质大瓦房,房上面是通瓦铺设。西面有一颗树,树下吊着上下课当铃声敲打的凹形长铁块。教室前边有砖铺的台阶,下面种植着一排排的小杨树,从西到东是一至五年级教室。我在最西面的教室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就是李萍老师,第一次见李老师,就感觉非常和蔼可亲,李老师长身材高挑,记得梳着两根短辫,瓜子形脸庞,戴着一副眼镜,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衣着朴素。校园里见到时,总是手里握着书,说话嗓门大,声音高。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说话就露着一脸灿烂的笑容。第一节语文课,就教开始教我们认识“人、口、手、上、中 、下、左、中、右、爸爸、妈妈、老师”的字。我第一次见到李老师就十分亲切,学习兴趣更浓了。因李老师又是班主任,要求严格,我对李老师打心眼里的欢喜。妈妈说李老师就住在我们东头街第一座四进级大院里第三级院的东侧房,爱人是大学里的教授,后来才知道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太谷农业大学”。李老师属书香门第,在我们村是唯一全家教学的家庭。李老师对我不仅在学习上要求严格,而且在生活中非常照顾。李老师手把手教我写铅笔字和毛笔字,在她的精心教育辅导下,我小学三年级时,铅笔字工整俊美,班内写得最好,被李老师张贴到校园校长室外墙壁的光荣榜上。为之,妈妈在好长时间里为我取得的成绩高兴自豪。但命运的安排,我后来没有成为妈妈心中“望子成龙”的那个龙,这也成了我一生的遗憾。深感没有对得住父母辛勤的养育和付出,愧对父母,苟延残喘,抱恨终生。只能盼有来世、来生,再努力拼搏,再报答爸爸妈妈对我无私的深深的爱吧!
李老师为了我经常在下学后,周末里,假期中,时不时来家访,和妈妈聊着我家子女多经济困难等家庭情况。课外辅导着我的学习,教育着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确立,教我爱祖国,爱劳动,爱集体,五讲四美三热爱,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使我从小就养成了诚实、守信、爱集体的思想,以至于在一年级冬天里的一天上午,教室里铁炉子内的火燃烧得十分旺,热量把铁炉子周围都烧得火红火红。在近处,炙热逼人,因为炉里黑碳已燃烧尽,那天正好是轮我值日,我用铁钩推着盖炉火口又大又厚的磁砖,一不小心,没有推到旁边,反而推进了炉内。我看着瞬间烧红的磁砖,因为那是盖炉火口的唯一用具,没有它,教室里就会浓烟滚滚,我小时候的认真、执着和无知,着急地用右手直接伸进炉火里,火中取栗般地往外拿。无奈磁砖烧得太热,我无法拿起,第一次失败,我又第二次拿,还是没有拿起,又失败了。这时,有位高年级和我哥哥一个班的接连大哥正巧来到教室,他急中生智,拿了付手套夹着磁砖就把它拿出来扔在了地上。立马看到我右手手心大部分已烧掉了皮,刚开始,我着急顾不上,这时手掌钻心地疼,不由得大哭起来。
接连大哥马上告诉老师,李老师心疼地告我:“以后不敢这样做,磁砖烧坏可以重买,你人烧坏了这么办呀?”是啊,李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着我,把我送回了家。妈妈带着我找村里赤脚医生敷上了药,过了好长时间右手皮肤才长好。在这期间,李老师经常到家里给我补课。
后来,学校教室紧张,把老师办公室的一排瓦房全部拆掉,用砖盖起一排砖窑洞。但当时穷,没有经济力量,只是雇上几个技术人员负责砌墙和指挥,全校老师学生全部在课间休息和放学后的时间里,和泥搬砖。大年级的学生和着泥,往上扔泥包;我们小年级的学生只能是搬泥、倒土,一排五间窑洞就是这样师生共同劳动盖了起来,在这中间,李老师知道我人小力气小,但做事认真,就经常帮助着我,关照着我。
后来在夏收时,学校要求全部师生去麦田里拾小麦,称分量,给每个人分配了具体数量。在秋收后,全部师生去田地里割草,积绿肥。在每项集体活动中,李老师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照着我,像一位慈祥的妈妈照护着我,成了仅次于我妈妈的一位老师妈妈。后来才知道,李老师有个女儿和我一样大,将心比心,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一样关爱着我。
直到我上小学四年级时,爸爸妈妈为了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举家搬进了县城。由于刚进入县城,没有固定住所,靠租房居住,加上农村孩子的学习基础毕竟比不上县城里的孩子,自己加倍努力学习。还有就是我当时年龄确实太小,没有再多回去看望曾经和一直关照着我,像妈妈一样的老师妈妈。在后来,听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李萍老师不幸因病离世。当幼小的我听到这个噩耗时,当下就惊呆了,不知所言,不知所措。人生有太多的不幸,不知何时何地降临到何人,命运的一粒灰不幸掉到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能压死人的大山。虽然因为种种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见到李萍老师的最后一面,没有来得及对她说:“李老师,您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善良的种子是您通过言传身教种在了我的心里,谢谢您,对我儿时妈妈般的爱,我虽然没有告慰您,只能让我点亮一柱心香,祈祷平安”。
后来,听人们说:“李萍老师的一个女婿曾经当了几年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的副校长”。这也可能是李老师善良高尚的德行照耀着、教育着、影响着子女和学生,您的下一代把您未竟的事业做强做大,也许是您用人间的浓情真爱在默默地安排着余后的一切。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李萍老师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却在短暂的时光中,光耀千秋。梁启超先生曾说过: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而在我人生启蒙的时候,李老师倾注了很大的爱,让我在善良、真诚、博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的人生虽然平凡而普通,但在我心灵的深处,不仅没有忘记这样一位慈祥如母的老师,而且时常从记忆深处唤起。有时还走进梦中,以至于四十多年后现在的我,愿提笔把我对李萍老师浓浓的爱和敬意都融化为人间的情走进这有着灵性、灵光的文字里,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着时光的年轮和岁月的四季。
作者简介:李兴盛,就职山西省汾阳市应急管理局,业余时间撰文,获国家级文学奖第三届“李煜文学奖”的“佳作奖”、第四届全国华夏散文最佳创作奖,省级文学杂志《青年文学家》理事,入选《鸿烈?西散原创散文优秀精品选》《当代大爱文学作品精选集》书、发表《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中国文艺家》《散文百家》《中国乡村》《上海散文》《速读》《鸭绿江》《时代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新视野》《汾州文化?山西省汾阳中学校本教材》《文学百家》《娘子关?副刊》《中国散文家》《文学欣赏》《山东散文》《海河文学》《汾州乡情》等刊、陕西《文化艺术报》等报,“搜狐网”等网站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