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胡洪涛
[导读] 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技能掌握提出要求,因为这是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
        胡洪涛
        浙江省慈溪市周巷中学  315324
        摘要: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与技能掌握提出要求,因为这是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需强调数学本质的思想方法理解,避免自身过度强调导致学生形成机械、模仿等不好的习惯。本文基于利用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引言
        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强调主体互动化,即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这种评价引领学生自主发展,有利于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益和质量。
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学界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四种取向。第一种是知识取向的测评,此种取向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归因于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认为数学知识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本源,基于不同形态的数学知识来描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第二种是情境取向的测评,此种取向强调情境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中的重要作用。常磊等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情境之间的深刻关系,探索在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社会情境)中培养和评价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与方法。第三种是基于高考内容改革。任子朝等认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应以数学知识为基础,以数学思想方法为引领,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中素养考核。第四种基于人才观和数学观,徐斌艳等在比较分析美、芬、德与新等四国数学素养测评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交流与数学情感)的测评指标工具与技术。
二、教师应正确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一)如何评价对数学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授课以后让学生对所授知识进行总结,分别列出一个正确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错误例子。举个详细点的例子,假设你教学生学习高中必修四的第八章《三角函数》里面的第三小节,你讲授完毕以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指导学生能够自行演变一个正确的例题和一个错误的例题,找到这个题的易错点,使学生形成深刻认识。另外,知识内容的核心概念学习评价也应在整体过程中给予重视。接着上面的问题,三角形的基本定理还有函数图像性质要充分使学生理解,因为这不仅是几何和函数的结合,更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评价对数学的理解,从理解能力甄别学情)。(二)评价要注重学生是否可以理解知识→综合要点→熟练运用→举一反三。在这个过程中,评价的是学生是否可以根据教师所授内容深刻理解问题的主要特点及要点进行内化,以达到内化为己用,做到熟练运用、举一反三。至于如何评价检验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用检验法实施评价。用倒推的方式反向评价,我们要看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的特点就是精准简约形式化,学生能够熟练地、精准地、逻辑严密地列出公式、讲出逻辑语言层次,我们就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底子牢不牢固、基础知识与技能运用得是不是熟练。
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想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数学知识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并对其进行验证和分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尽量做到将知识讲解成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教材中很少将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具体发现过程进行描述,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是对知识点死记硬背。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课前收集好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在课堂上将相关的内容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知道数学概念或者公式产生的过程,改变学生只能对知识点进行背记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圆的方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收集好方程的总结过程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对学生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
四、基于核心素养要求利用多媒体学习,变革创新传统学习方式
        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的课程学习迎来了全新的面貌和更加精彩的学习方式。在现代科技逐步和高中数学教学相整合的背景下,数学学习对于传统教学的依赖程度持续下降,加快了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步伐。计算机和传统的板书相比有着诸多优势,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机互动优势,另外还能够将原本复杂抽象的知识,用图像、文字、声音等不同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获得尽可能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数学学习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更好的满足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就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多媒体进行现代化和创新性的数学学习,让他们的传统学习方法得到变革,也让学生尽情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对数函数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几何画板绘制函数图像,运用一个点在不同对数函数的图像上运动,在运动当中标出点的坐标,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特征。加上动画的演示,学生可以有效掌握对数函数图像会根据底数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把握函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联想拓展到其他的函数类型,让原本枯燥单调的函数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五、数学关键能力从“机械”走向"迁移”
        数学关键能力是数学能力要素中最中心、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是在数学知识积累与内化、数学方法选择与应用的过程中,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数学关键能力指向问题解决,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解题方法与策略进行修正与调试的过程。随着解题思维的深入,学生会连结更多的知识网络,其中蕴含了简单的记忆、复述与模仿,但这不表示数学关键能力的“机械性”,相反,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迁移,这包括了布卢姆目标分类学的分析、综合和评价。数学迁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非常规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实际问题,是维持数学关键能力稳定的重要基础。
结束语
        从理论上分析,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之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教学评价细致了解学生学习历程,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里,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和“学”是两码事,就像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一样。该文将根据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丽莹.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圆锥曲线教学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A4):256-258.
[2]李院德,史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52-54.
[3]张华.教学创新为落实核心素养而教——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76-478.
[4]陈恩.浅析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5-57.
[5]董春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策略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37-139.
【作者简介】胡洪涛,男,1980年1月11,汉族,籍贯:湖北武穴,大学本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