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曾文标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曾文标
        梅州市学艺中学  51402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的开始。学好物理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验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讨了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应用
引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学科,也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它具有逻辑性强、思维严密的特点,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和途径,但受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运用能力差异的影响,学生学习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对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1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小组内的研究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性格内向、言语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自己观点的阐述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交际能力。
1.2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一人无法完成的问题,需要借助群体力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与其他成员合作,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内在的集体荣誉感,也会更加密切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宝贵的友谊。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问题
2.1合作学习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已成为许多教师无法控制的教学方法。一是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把握不好,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本次实验过程中会得到什么、能体验到什么;二是在课堂上采用合作教学模式后,在进行实验的时候,班级教师的控制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两个学生不愿意和其他学生一起玩。
2.2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的分工不明确
        教师没有主动指导或关心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完成、分工如何、具体实施方案等。,所以实验室会出现这样一个热闹的场面。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的分工也不十分明确,致使学生无法在随机的分工中进行合理的指导。如果教师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将以生动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3.1科学有序的分组,合理明确的分工
        由于学生思维方式和个性的巨大差异,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异,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学校物理教学。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分工,避免小组成员思维差异大等影响物理知识学习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达到小组成员高效合作的目的,提高物理探究学习的效果[2],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学生积极参与,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最终是所有成员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有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有一个懈怠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必须对团队成员提出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要发挥作用,承担一定的责任。例如,在一个四人小组中,有一名组长、一名实验现象记录员、一名实验结果发言人和一名实验过程检查员。此外,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团队成员的角色需要定期轮换,让每个成员都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艰辛和乐趣。
3.2科学引导,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灵活、巧妙地将有关物理问题引导到学生的盲点,引导学生全面、全面地思考。此外,还应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合作程度,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物理实验,而不是互相推诿或“自己动手”。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合作学习状态。如果学生不能给他们有效的指导,而不是让其他成员为他们做工作,那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成效练习。为了例:在学习“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相关知识时,对于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判断干燥速度和弄湿不同的衣服,并让学生解释原因。结果,学生们表达了他们自己的实验服装。这时,老师抓住机会指导学生,问学生:“请思考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了引导中学生达成一个共识:实验过程中应选择相同的材料、布料质量、尺寸、厚度的衣服,并在相同的温度下进行。通过这样的科学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水平。
四、结语
        初中阶段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可以为枯燥的物理课堂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珍.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0):15
[2]韦廷来.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教育观察,2017,6(22):119+123
[3]程青海.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1):125-126
[4]林可心.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03):2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