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徐万峰
[导读]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进行论述。
        徐万峰
        福建省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  
        摘 要:在小学教学之中,数学是一大难点,主要在于,部分对数学知识理解较好的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各类题型的解法,但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要想解决好各类数学问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这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促进小学数学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本文将就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极分化;原因;解决策略
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成绩相对来说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能够获得满分的成绩,有的学生却连达到及格分数都较为困难。这样的班级状况对于促进班级整体进步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因而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发现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让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
一、形成两极分化的成因
        (一)教材因素
        新课标的教材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感觉可亲、可用,对有些内容进行了删、添,对有些教材内容及顺序进行了重新组织和编排,使得知识的跳跃性大,学生反而不容易接受,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容易内化,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加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分化。
        对于教师来说,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性也随即大了,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预设,又要学习新理论,研究新教法,努力应对课堂生成,所以教师的负担在无形中增加了不少,无暇顾及那些学困生,久而久之就使得分化更加严重了。
        (二)学生因素
        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可以看出,学生入校时本来都是白纸一张,但由于受智商的影响,一年级就已经表现出学生学习的差异,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随着知识由直观思维往抽象思维的转化,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同时,由于成绩一直不理想,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缺乏,加上学生习惯的差异,都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两极分化的有效策略
        对于学困生的辅导,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例如:做好学生思想的引领,课堂上教会学生提问,教会学生参与,教会学生感悟等,这些都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些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的指导和学习心理的辅导。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认知水平的提高。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学好你所教的科目,就首先让他对所学科目感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去学了,那就事半功倍了。同时我认为要让学生喜欢学你的科目,首先学生要喜欢这位老师。教书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铭记这句话“只有先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你上的课”。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2.知识素养的提高。
        授人以鱼必须有鱼可授。因此,每一位数学老师必须熟知每个年级的知识点与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出现各年级教学时知识衔接不当的现象。例如:三年级在教学周长时,结合高年级的教学要求,重点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周长的概念,通过多个图形与实物让学生了解、掌握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计算多种图形的周长,缺乏了这种认识,只教会学生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势必对高年级的教学形成知识盲点。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课堂教学的层次性: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差异,数学基础不同,势必造成整节课是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的。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情的需要,对知识的传授方法、练习的设计以及提问都要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的需要,使他们有所思、有所得。
        2.作业的分层布置:对于作业的布置,长期以来,很多老师都是布置统一的作业,做的好一点的老师,也就是每天对优等生吃一些小灶,布置一两道拓展训练,很多情况下都忽视了学困生这个群体,学困生每天作业中出现大量错误,极大的挫伤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不管是作业本,还是辅助练习都应该分类要求,学困生只布置基本练习题,中等生多做几道自选题,优生还可多做课外拓展题,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学困生学起来有兴趣,优等生学起来有追求,各得其所,何乐不为。
        (三)强化辅导功效
        由于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具有十分强的个性特征,因此,必须采取因材施教,具体学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措施。每位老师要对后进生做到循循善诱,除了教会他们在课堂上学会“提问”、学会“参与”、学会“感悟”外,老师还要多照顾他们,课堂上多让他们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后一定要做到一对一的耐心辅导,包括作业的面批,试卷的面批等。同时对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做到分层布置,让他们逐渐进步,缩小差距。
        (四)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
        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思想、生活等等方面的信息。作为老师要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与家长交流、沟通,做到家、校教育结合,从而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在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中,尽量让家长也参与进来,有能力的家长对作业要加强督促、辅导,从而提高家长的关注度。
        总之,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数学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力争把数学两极分化差距逐渐变得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
[1] 曹庆菲.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解决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15):47.
[2] 王够凤.在小学数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初探[J] .读书文摘,2017(0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