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0期   作者:史京翅
[导读] 班级是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是通过一日活动的开展进行的。
        史京翅
        重庆市武隆区示范幼儿园 重庆市 408500
        摘要:班级是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培养是通过一日活动的开展进行的。幼儿园班级管理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进行。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探究
引言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初期,对于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技能还未完全掌握,让幼儿进行自我管理是很难的,更别说为班级的管理做出贡献。所以老师需要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幼儿老师进行关于幼儿园的管理是在执行自己应尽的职责,老师进行班级管理问题和处理事务能帮助老师树立在幼儿面前的威信。
一、加强幼儿班级管理的意义
        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时候,往往会有意识地与其他小伙伴展开交流,逐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尝试了解幼儿园的实际生活,把握其和家庭生活之间的区别。诸如,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可能会得到老师的认可,哪些则又可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许初期阶段会频频碰壁,经常犯错。但在其内心中,也会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感。正是在这一个阶段,老师应当积极深入对幼儿展开有效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习惯,逐步将班级管理的综合水平展现出来。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老师除了需要完成保教工作任务,还要对幼儿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尤其是注重其自身的心理成长、文化素养的提升以及生态的发展等,同时还要通过有效引导,让其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共处,怎样才能良好沟通,并明白互相帮助的重要性,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理念。除此之外,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还需要将科学教育融入进来,以此确保所有幼儿都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单从外部层面来看,幼儿园往往能够看作是一个微型社会,为了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并取得较好的发展,自然需要老师的良好引导以及科学管理,为这个“社会”维持秩序,为幼儿们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措施
        (一)班级管理方法的革新
        社会发展结构逐步变革,致使幼儿班级管理方式也逐步发生的改变。作为一线的工作者,笔者深切体会到老师应不断地进行实践学习,并不断地更新,这样方可推进其管理工作的有序化开展,而充分借鉴现有的企业管理理念,是最直接也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创新策略。“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五常法”的具体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班级工作意识习惯,进而通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具体环节优化调节等方面,寻求幼儿服务质量提高方法。幼儿园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幼儿家长,若将“五常法”的意识融合其中,一方面体现为班级管理行为层面的创新,另一方面充分借助网络渠道做好日常沟通,将网络平台发展成为一种信息互动传达的主导方法。比如,幼儿园日常召开家长会时,老师不仅要留下家长的日常联系方式,还要记录其微信、QQ等信息,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拓展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窗口,进一步拉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增加家长对幼儿日常生活的了解,提升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认可度。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幼儿教学中,幼儿园各教研组应根据教学计划设计、研发适合本年龄段的课程,如设置亲子游戏与主题课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提升孩子学习的乐趣,并让家长和幼儿充分感受亲子时刻,帮助孩子丰富生活情感,扩展课外知识,增强幼儿日常卫生常识,使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幼儿自身素质和主观能动性。


        (三)强化老师的服务理念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与其说管理他们,不如说服务他们。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大都是三岁到六岁,他们对于老师的一些要求或者督促不一定能懂,也不一定执行,如果老师没有服务意识,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老师身份,班级管理肯定会陷入僵局,没有效率。所以,作为幼儿园班主任,不但要在班级管理中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也要放下身段,做好孩子们的“服务员”。比如,有的孩子不会叠被子,班主任就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叠被子、穿衣服。再比如,有些孩子在看书时,不爱惜,容易把书撕烂,老师不但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教孩子们学会爱护书籍,还要为了方便其他孩子阅读,把撕烂的书修复好;再比如孩子们乱放东西这些习惯,老师不但要把孩子们放乱的东西及时归位,以免给其他孩子造成不便,也要教育孩子们东西不但要轻拿轻放,还要记得放回原处,方便其他孩子,等等。只有老师把服务意识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四)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幼儿园的教育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如果老师不能及时改进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方式,就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为了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就需要老师认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自我学习、实现自我提升,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思想水平,以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对于幼儿老师的需要。比如,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可以多和其他幼儿老师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和交换一些有关班级管理的经验。此外,目前针对老师的幼儿教育培训机构有很多,老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多听一些有关班级管理的讲座和培训,进而实现自我提升。
        (五)家园合力促进班级管理
        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我发现,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甚至孩子兴趣的发现与培养等,家长不再关注。孩子在家的时间,父母迁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爱,一周内幼儿养成的所有习惯和行为都化为无泡影。周一到园,班主任老师又得从头开始说,这种习惯和行为上的反复,降低了孩子们的认识,使他们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改变起来更加困难。所以,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家园教育结合起来,让家长在家也要延续幼儿园的引导和教育方法,至少不能对孩子说:“没关系,在家里妈妈听你的。”这样家园合力才能实现无缝衔接,帮助孩子不断地完善自己,为更好地管理班级创造条件。
        (六)让幼儿分工合作,培养团结意识
        在集体生活当中,必须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让幼儿分工合作,能够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集体的团结。例如,在进行表演比赛的时候,一些孩子负责表演唱歌,一些孩子负责伴舞,一些孩子负责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其他孩子要负责烘托气氛,给予表演者鼓励。通过角色的分工,可以让幼儿做好自己负责的事情,孩子们互相配合能够有效的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情感,培养团结意识,有益于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结束语
        幼儿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主体,幼儿老师应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创新和探究新的班级管理方式,并通过设计轻松、舒适的班级环境为幼儿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树立先进的服务理念。教学任务不仅是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还包括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的培养。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贾中平.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21-22.
[2]许水霞,李碧惠.细说幼儿园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9(30):154.
[3]王亚萍.探究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J].宁夏教育,2019(Z1):50-53.
[4]杨克霞.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J].学周刊,2019(11):169.
[5]藏兰荣.新形势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初探[J].学周刊,2017(07):218-219.
作者简介:史京翅,1983.08.20,女,汉族 籍贯:重庆市武隆区,本科,二级教师,幼儿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