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霄
大庆市湖滨学校
摘要:在语文学科教学工作中,阅读教学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知识内容。但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想要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反复的思考与琢磨,并结合当下比较新鲜的教学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设计,尝试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将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对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贯穿学生的一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一个人所能到达的人生高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主要侧重部分,阅读质量的提升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初中生这个青涩懵懂的阶段,阅读不仅能提升自我,还能陶冶情操,既能释放缓解学习压力,又能充实枯燥的学习生活,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青春期阶段极易叛逆的学生在阅读中成长更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更能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更适合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总结阅读方法与技能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以促进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进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章。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时,要体现意象的美好和隽永这两个要素上。通过语言品析和诵读紧密结合,在多方对话中促进理解的深入,由“赏盛”到“探不盛”巧妙化解了教学难点,将文章的理解引向深入。
(二)利用微课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实现课堂阅读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可以结合微课教学的形式来展开。微课是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对于微课教学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便是能够实现文字与图像之间的结合,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整体课程知识学习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同时发展的阶段,所以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课程知识,并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便需要应用微课教学的形式来展开。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势来给学生展示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授《社戏》的时候,这篇课文主要是给学生展示了展示以前乡村的一种娱乐活动———社戏。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于少年生活的怀念,理解作者对于农家朋友的情谊的眷念。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微课的形式来展开。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整合一个社戏的宣传微视频。在微视频中给学生初步展示社戏的风采。然后让学生围绕视频中的知识内容,分析文章中哪些文字或者是语句体现了视频中构建的画面。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以此来推动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掌握。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适合的教学氛围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老师能够进行充分的进行教育工作的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吸收的传统模式,学生语文阅读的关键在于有一个能够自由讨论的环境,彼此能够交流对文章的见解,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的努力。
(四)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
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上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1]。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活动,根据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置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思考问题,探索文本内容。教师除了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会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为以后更好地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文中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视频简单感知阅读内容。随后,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作者在文中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紫藤萝,从什么角度描写紫藤萝盛开时的情景,在描述紫藤萝花形和香味时又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更有针对性。学生主动探索文章内容,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五)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编撰的文章虽然质量高,语言优美,具备非常高的阅读学习价值,但是数量有限,不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勇敢地冲破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枷锁,重视课外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利用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来展开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展视野,阅读理解能力也会由量变达到质变,同时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六)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学科并不是非常单一的,每一个学生思维方式不一样,所以对于学习的理解程度也不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创新,在阅读中可以主动去想象,大胆质疑,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更容易接受知识。而且如果学生都以创新性的思维来进行探索,那么学生所收获的知识会更多。比如说,在学习《乡愁》这篇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问题一:诗人把乡愁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比喻?问题二:作者在每一节中都写到了自己的乡愁,这样是否过于繁琐?问题三:诗中的画面感描述是否有所欠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阅读,并用质疑的眼光来找到问题的答案。以学生自己的理解为出发点,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七)情感激励
中学生刚开始步入社会,人生经历颇少,情感也比较单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这就要求老师要充分发扬他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爱、学习上的督促,在学生犯错时给予及时的纠正引导,在学生进步时给予适当及时的鼓励,在学生困惑时充当他烦恼的倾听者,尽己所能为他答疑解惑,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引路人的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健全的人格,从长远发展的眼光看,情感激励对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阅读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学习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并且能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让阅读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朱梅.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9(04):106-108.
[2]于光荣.个性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018:547-548.
[3]姜启红.语文课堂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教学[C].2018:1516-1518.
[4]张玉清.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C]..2018:19-20.
[5]罗丽君.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索[C].,20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