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洪彬彬
[导读]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阅读活动中
        洪彬彬
        龙港市江南实验学校  浙江省  温州市  325802
        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阅读活动中,才能够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技能提升上去。还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和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阅读之中,从而深人理解文章内容。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种有效途径,无论学生处于学习中的哪个阶段,阅读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只有通过有效的阅读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夯实的读写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目前,虽然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阅读教学始终停留在枯燥的结构分析中,随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发散性思维,为有效阅读制造了障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虽然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师却总是把控着学生思维,将学生客体化。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方式大多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来学习知识。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主观能动的,教师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虽说是以“启发性”的方式,但其实没有将启发性落到实处、做到最佳。在学生没有回答上教师的问题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方式便是给予学生极具有暗示性的话语告诉学生的答案,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答案说出来,这样没有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也忽略了学生的想法。长期卜来,学生会懒于思考,习惯性地从教师那里得到答案。
        2、教学方式单一
    语文学科涉及许多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小学正处于对整个世界的构造非常好奇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与语文内容相关的各种有趣的小知识,或者是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在许多语文课堂上,教师仅仅讲述教材、讲述习题、讲述学生需要明白的地方,教学的方式非常枯燥无聊,不具有生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学习知识,缺乏趣味性,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会很好。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关注学生主动性
        语文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发展面。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与学生互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学生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时,其学习的内部动能就会增强,进而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举个例子,在教授《观潮》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问学生是否见到过大潮,之后让学生自己想象大潮应该是怎样的。接着,先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表述大潮的景象,之后再进入课文中,用问题的情景模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篇文章,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发挥想象带动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阅读能力,因此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够投人阅读中去,进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将课文上的内容进行设计创新,以此带给学生阅读的启迪,比如,可以通过课前趣味性导人、设置一些悬疑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情景演绎、或者播放视频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关注点,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精彩的阅读开场时陷人想象之中,沉浸在课文的情景中。
        比如,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文中提到“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可以让学生想象什么样的天空是鱼肚色的天空,而在学生心中,春天黎明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是否和作者描绘的有所不同,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画笔画下来,还可以在讲台上进行精彩的讲述,这都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细致阅读课文的兴趣。
        3、深入思考塑造阅读高度
        学生在进行泛读之后,已经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作者的情感,因此需要再次进行精读,了解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标记出优美的词汇、句子,并且通过对细节的关注,引发对文章的深度思考。
        例如,在学习《猴王出世》一文时,在学生进行全文通读后,引导学生找出事件发生的各种线索,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同时要标记出文中对猴王细节的描写,包括形象、语言、动作、表情等,并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总结,学生通过细致阅读,沉浸在作者构建的世界中,也就能够与主人公产生共情,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4、合理展开课外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了很多高价值的文章、诗词,通过阅读这些文章、诗词,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学知识,并且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但是,为了使学生逐步养成终身阅读的意识,教师除了依托小学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外,也要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深海两万里》《郑渊洁童话集》等读物都十分符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师便可以提供给学生这样一个阅读书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并且教师定期组织一些阅读分享会、阅读交流会来引导学生对自己阅读的书籍进行交流,阐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中都蕴含着哪些宝贵的价值,为什么推荐其他学生也阅读这本书集,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予以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便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养成阅读行为。
三、结语
        阅读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老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必须具备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洪成.小学语文阅读训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268.
[2]高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2):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