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龚关旺
[导读]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团队协作,由一个团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龚关旺
        贵州省普安县高棉乡许打坪小学  561513
        摘要: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团队协作,由一个团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团队协作中,教师自然地充当了指导者角色,学生学习的个体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其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习效果得到提升。文章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意义;策略
        引言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语文素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面的素质能力。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其中小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操作误区,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优势的发挥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就应针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改善,使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优化。
        1如何认识小学语文合作学习
        新课改倡导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正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活动中,老师将学生分组,组内分工,形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团体协作为特点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处于人格的塑造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与开发。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实际上是让小学生个人或团队通过自主探究而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深化学生学习的效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得到了培养。
        2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教学氛围营造不到位
        教学氛围作为一种外在的教学环境,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效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座位排列不合理、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效率、效果的提升。
        2.2合作学习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首先,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过于简单、封闭,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没有实效性。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转变,仍然以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讲解,是学生的合作学习成为一个“摆设”。因为以上原因,往往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热热闹闹,实则缺乏内涵,流于形式。
        2.3教师无法有效的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
        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其发挥的引导功能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优势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现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一部分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旁观者,放任自流;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借指导的名义,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样都使教师的引导、点拨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3.1树立合作学习意识,探索合作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必须认真学习合作学习的有关理论,认真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树立起真正的合作学习意识,结合学情、校情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明确学习的目的,探索适合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3.2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实现学生优势互补
        开展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就是对学生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分组。上述问题分析中,就存在教师对学生分组不合理的现象,其结果是不但没有提升教学效果,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一定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全班的学生在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合理搭配。分组可以是优秀学生分同组,也可以是优差结合分组,还可以是学生的内外向性格结合分组,让每一组的学生能够进行优势互补,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科学进行小组的划分,合理进行学生座位的摆放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合作小组的划分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划分,进行学习小组的合理规划,才能极大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了解,并依据“组内互补,组间平行”的原则将学生分为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能在小组内实现先进带后进,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另外,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的座位进行合理的排列,可以采用圆形、“田字形”“T字形”等的座位模式,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集体讨论活动的开展。
        3.4教师应注重合作内容及合作目标的科学设计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首先,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明确性,明确性的教学目标会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指明方向,以防学生在无法把握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无效或低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其次,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使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只有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自主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否则,会严重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5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注重结果评价引导
        开展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完全等于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有明确的任务引领,学生是带着问题去讨论学习。在小组内的成员学习讨论后,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在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成果。再在全班范围内讨论学习,教师做出必要的评价,并对学生表述观点进行引导,拓展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不仅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要积极总结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中,有时候学生会冒出来很多特性独立的看法,教师不可以个人观点武断地做出判断,而应该积极激励和引导,或者抛给大家,作更深入地分析。
        3.6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是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进行参与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细致的观察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每个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况,当学生或小组遇到学习困难,使合作学习无法进行时,教师就应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拓展,从而顺利的进行学习障碍的攻克,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
        结语
        总之,将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首先要树立合作学习意识,探索合作学习方式,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实现学生优势互补,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注重结果评价引导,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金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4.
        [2]沈晓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J].读与写,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