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晓华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 628400
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眺望世界,是与智者的交流,它能让我们纵贯古今,驰骋天地,为生命着色,为灵魂添彩,即能带给我们诗与远方,又让疲倦的心灵得到栖息。为了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天地里收获满满,探寻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我们开展了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为孩子们打开阅读这扇窗。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谈文本的选择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各种读本浩如烟海,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应该读什么,以什么为载体,这是此项课题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过慎重的研究,我们给出的选择是:阅读学界公认的优秀作品即课标中推荐的名著,理由如下:
名著是古今中外在文学史上已有定评的优秀作品,它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挑拣,得到过亿万读者的认可,能引起我们心灵的共振,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新课标》对七到九年级学生,明确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名著阅读教学是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所以,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就确定以教材指定名著为载体。弱水三千,只取这一瓢饮。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
—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似乎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首先,学生缺乏兴趣。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里,学生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动漫、电子游戏、网络小说上,这是他们惬意的、自由自在的百草园;名著则是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读名著只是迫于师道尊严,完成任务而已。
其次,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名著令他们感到高不可攀。很多同学觉得有些名著语言含蓄、文白夹杂、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不易读懂,渐渐兴趣就削减了,最后望而却步。
还有就是教师为教而教,重结果而轻过程,普遍应试化,只强调背记内容,导致学生越发讨厌阅读文学作品,从而使经典名著失去了原有的文学熏陶意义。
另外,家长在中考面前,也认为读名著是浪费时间,是读闲书,应该去“啃”题,多挣分。所以,名著被束之高阁。
三、吹尽狂沙始到金
—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如何让学生们能透过阅读这扇窗看见更广阔的世界?如何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语文课程标准》上,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达成以下四个目标。
一、积累辨析,优化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 首先,我们通过名著阅读让学生积累基础的字、词、句、段、篇,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拓展知识外延,实现语言文字的建构。我每周都会为学生们安排一次阅读课,并严格检查读书笔记,让他们养成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每节课前五分钟,安排学生推荐阅读,可以推荐一些精彩语句,也可以交流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的语汇得到了丰富,表达能力日渐提升,良好的语感也悄然形成。
二、点亮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
整本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点亮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抓住作品的内涵,并且结合实际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在融会贯通之中,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强的阅读能力,对于名著的理解更加丰富与深刻。
比如,在指导《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时,学生们对潜艇早已不足为奇,认为“鹦鹉螺号”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体会不到这篇科幻小说的美妙。于是,我便强调作者儒勒.凡尔纳生活在19世纪,《海底两万里》写于1870年,当时我国正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这一说,便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们瞬间折服于作者丰富多彩的想象,对科学的准确预判,惊叹他学识的渊博。
又如,在指导《简.爱》的阅读时,我们通过梳理简的苦难童年,以及她的四次出走,去分析人物形象、性格。学生们通过整理就不难发现简虽然身份卑微,相貌平平,但她坚强,独立,敢于抗争,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女孩子,感悟到“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三、品味鉴赏,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
初中生必读的古今中外名著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文学珍品,可谓字字珠玑,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可圈可点。所以作为一位语文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带领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的自然美、人性美、生活美、情感美。
例如:阅读《朝花夕拾》时,我们要带领学生认识一个全新的鲁迅。鲁迅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严肃的,理性的,而散文集《朝花夕拾》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机灵好动的儿时鲁迅,他也贪玩,上课也会做小动作,也讨厌背晦涩难懂的古书。鲁迅先生便走下神坛,在学生们的心目中更亲切了。
四、渗透传统,强化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感悟文化的多样性,形成正确的文化态度。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达成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指导《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要引领学生去感受共产党人在革命初期所面临的艰苦环境,虽然破衣烂衫,住的是窑洞,可他们对家国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对共产主义有坚定无比的信念!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历史选择了他们,为什么斯诺会在书中预言:中国共产党这颗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此次教学实践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亦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它既挑战并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与学生们也在不断地成就彼此,教学相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阅读经典名著,提高人文素养,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老师的使命,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爱上名著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相信,只有我们大胆创新,敢于尝试,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初中整本书名著阅读教学必将开出绚丽的的花朵,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