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娟
(湖南省张家界民族小学 427000)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工具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微课以一种小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呈现课堂教学内容,其特点是短、小、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课堂内容,为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微课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关键词:信息技术 微课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与其它教学软件一样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也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微课形式多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习者的热情,摆脱以往枯燥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点可以自由筛选,按照需求选择性学习,查漏补缺,巩固学习。微课视频可以永久性保存,便于随时调用观看。制作一堂精彩的微课需要教师熟练应用软件,也需要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教师不断学习,进行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
一、微课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方面,微课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短、少、多”。“短”指微课通常只有5~8分钟,能够有效满足小学生视觉驻留规律与认知特点,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不理解的情况,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掌握相关知识点。“少”指微课教学涉及的教学问题突出,具有较强的聚焦性。“多”指微课模式中的微课授课方式比较多样,如互动式、演示式、独白式等,并且微课教学资源较多,通常会涉及很多科目,为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有利于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
二、对微课教学主题的把握
设计微课主题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主题表达是否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关键。其次微课主题要具有唯一性,即一节微课必须只有一个主题,且学生通过观看便能够立即明确主题。最后一点也是教师经常会忽略的一点,就是主题是否贴合教学内容。教师很多时候会给微课主题的范围下一个较大的定义,使很多主题与教学内容无关,导致时间的浪费。第一,明确微课主题,以《江畔独步寻花》一课为例,教师可将微课主题设为“品析诗句,把握情感”,那么其中的“品析诗句”指的就是对诗句的赏析角度和方法,“把握情感”则需要学生在掌握赏析方法后才能够进行;第二,微课主题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微课主题应该是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主题是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教师要对微课主题有充分的把握,清楚主题在整个微课教学设计中的地位,紧紧围绕一个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微课主要讲什么。
三、对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
教师对微课的概念要有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微”的理解,要清楚“微”具体应体现在什么地方。微课的意义在于对知识点的科学分解,不仅叙述要简洁明了,能够让学生一看就懂,还要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序地留在学生脑海中。例如,在《翠鸟》的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学习描写小鸟外形的方法,抓住颜色等外表特征有序地进行观察,擅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鸟儿的外形。将教学目标设计得较为单一,可以体现微课的“微”,只讲解一个知识点,不仅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部消化吸收,也能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
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提前将西方节日的视频播放给学生欣赏,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节日以及圣诞节对西方人的意义。为了把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起来,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小女孩的角度体会其当时内心的变化。教师还可向学生适当提问,展开有效探讨,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展开自主学习,这样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彻底挖掘出来。
因为微课具有单向性授课的特点,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写出教学活动,总的来看,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要明确自己需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需要在哪个环节中突出重难点等。此外,教师还要从教学过程中看教学思路是否连贯,是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以及教学方法又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等。
四、对微课教学过程的把握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四步,以《穷人》一课为例,首先分析教材,确定微课主题。《穷人》一文从属于“高尚”这一单元,而该文又是一篇体现人物情感的精读文章,课文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描写”,即通过环境描写对主人公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描写,又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教师便可以将“学习描写手法”定为本课的微课主题。其次,教师要对学情进行具体分析,考虑到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需要多用具体事例和具有直观特征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在确定了“学习人物描写方法”为教学目标后,就可以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通过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里体现了渔夫和桑娜是怎样的人?再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让学生了解环境描写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从而学习到利用环境描写来体现人物心理特征的方法,如“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这里属于什么描写?这些描写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最后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布置巩固作业。
再以《七律·长征》这一课为例,首先分析教材,确定微课主题。《七律·长征》这一课的最大亮点就在于“表现手法”上,即通过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对比的表达方式,来生动表达作者内心豪迈的情感和英雄大无畏的精神。因此,对于这一课,教师便可以将“丰富化表现手法”定为阅读和学习本课的微课主题。其次,教师要对学情进行具体分析,考虑到小学生在运用表达方式上还不能足够达到表达多样化、营造画面感这样的层面,教师就要多用具体事例和具有直观特征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提高小学生的巧妙而综合运用表达方法能力。最后,在确定了“丰富化表现手法”为教学目标后,就可以进行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通过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读颔联,来思考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在颈联中,一“暖”和一“寒”又体现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再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让学生了解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在生动叙事以及表达思想情感上的作用,从而学习到如何有机结合各种表现手法。如将蜿蜒曲折的山岭轮廓比作细水波浪的纹理,将高耸的乌蒙山比作小小的“泥丸”,这体现了作者所具有的怎样的胸襟和气概,表达了何种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布置巩固作业。
综上所述,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就像学生身边的小老师能时刻帮助他们学习。教师和学生应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要想使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闪光,调动学生兴趣,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成果。教师应该投入更多精力来了解微课,在认真对待微课教学设计的同时,制订出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微课教学。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微课资源在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NETR1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