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找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刘现超
[导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考试卷中所占分数比重较大的科目
        刘现超
        河北省邯郸市翰光学校  056004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高考试卷中所占分数比重较大的科目。在大语文时代下,语文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作为语文试卷中难啃的“硬骨头”,成为了高中生们头痛的问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找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是广大语文教师不得不面对与思考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对接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语文学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语文作为高中课程中的主要科目,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上发挥除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知识丰富多样,其中有很多内容是相连相同的。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由于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占分比重是很大的,因此,找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通过学习并理解某一个知识点,能联想并联通到另一个知识点,不仅会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牢固,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如何提高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效率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都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
         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
一、人物形象
        无论是古诗鉴赏中的唐诗宋词,还是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都少不了对人物形象的剖析和刻画。比如在古诗鉴赏中,杜甫在《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时也展示出了诗人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人物形象。在屈原的《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刻画出了诗人屈原不愿意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伟大形象。在苏轼的《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胜轻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能看出苏轼豪放洒脱、不拘小节的人物形象。这些诗歌的形象都是通过自然景观,营造意象,抒发情感。
        现代文阅读中通常也会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塑造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麻木,健忘、自欺欺人。老舍笔下的祥子,自尊自强、吃苦耐劳。

由此可见,无论是诗词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我们都可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找到作品的意象、寻找题干的引导和暗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境界,进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形象。这就是二者之间的相通点与对接点,把握以上的规律,就会举一反三,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二、语言含义
        无论是古诗鉴赏,还是现代文阅读,都少不了对语言的分析。语言中较难把握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学生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才能准确理解鉴赏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在古诗鉴赏中的语言赏析中,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华丽、质朴、简洁、含蓄、隽永、晦涩等类型。语言风格无非就是屈原的雄浑悲壮、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柳永的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的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等等。答题步骤,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接着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现代文阅读中,语言风格无非也是那几种,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婉约细腻等等。再加上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通感等等。由此可见,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在语言的对接点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个共同点,语言风格也是相通的,只要结合语境、联系修辞,就可以把握好二者在语言上的答题技巧。
三、表达技巧
        在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中,都会运用很多的表达技巧。只要找到二者之间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就可以更好的把握古诗鉴赏题和阅读理解题。在古诗鉴赏中,表达技巧有三方面,首先是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其中抒情是考察最多的一种,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其次是表现手法,有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移情、抑扬、虚实结合等等。最后就是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用典、设问和反问。而现代文的表达技巧和古诗鉴赏中的如出一辙,完全相通,几乎可以同步套用。因此,掌握了古诗鉴赏中的表达技巧,就相当于掌握了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学生可以抓住关键,从而更好地分析语言、理解文章,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虽然是语文中较难掌握的板块,但是他们之间也是有很多相通相连的地方的。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在人物形象、语言含义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的对接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发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答题技巧和答题方法,让学生能更好的举一反三,自主地分析并理解文章。
参考文献:
[1]庞培刚.找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的对接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9,(11):22-23.DOI:10.3969/j.issn.1004-0498-B.2009.11.0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