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中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于萍
[导读]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进行小组划分
        于萍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郄马镇中心幼儿园,河北 石家庄050000)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进行小组划分,通过创设一个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提供与教育教学目标和谐统一的教学材料,让幼儿参与到这些区域、角落里,通过浏览、阅读、摆弄等过程,实现文化知识、素质技能和品质行为的转变,也使得幼儿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在实施区角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下本文就来谈一谈笔者的浅显教学指导经验,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指导方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教师组织和设计区角活动的初衷,就是让幼儿好好玩,认真的玩,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和现有的教育资源等,合理设计区角活动教育情境,让幼儿自主的进入到教师创设的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实现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综合培养。以下本文就来谈一谈笔者自身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斧正。
        一、结合幼儿身心特点,投放活动材料
区角活动情境的创设,需要以教学游戏道具和其他形式的材料作为支持,这些游戏材料的特性以及材料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直接决定了幼儿在活动中将会得到些什么知识,或者是增长哪些技能,比如,我们将剪刀、彩纸、尺子和图案花纹册投放在“美术区”,那么,其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以及对幼儿实施美育,培养幼儿个性化的审美观,促进幼儿的综合健康发展。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塑形的关键期,幼儿教师把握住这一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投放美术区角活动材料,显然是对幼儿的发展有利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基本动力,培养幼儿区角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来选择活动区角,实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提升。
        二、明确区角活动价值,革新幼教观念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所以,区角活动的组织和创设,其实就是在为幼儿精心打造一种幼儿园教育环境,而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环境,恰恰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其次,从区角活动的实施特点来看,在活动中无论是将幼儿划分为个体进行活动竞赛,还是倡导幼儿以集体的形式参与活动竞赛,都将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与此同时,幼儿在与伙伴交流某项具体的学习和活动内容时,如在“自然区”的活动中,向其他同伴请教“这个昆虫是什么?”时,不仅可以实现对生物、生命个体名称的认识,更可以让幼儿在提问、解答的沟通中,学会一些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社交技能,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质的能力的提升,落实“纲要”指导要求。
再次,区角活动的成功教育指导,还可以有效增长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组织经验,而即便是区角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失败了,幼儿教师也可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学会反思,成功总结,向着幼儿教育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


        三、结合区角教育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是幼儿“五大领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提出,教师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而这些内容显然与德育的主题十分切合。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区角教育活动,巧妙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对自然多一些关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更通过幼儿,传递给更多的家长,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比如,我们可以将幼儿园的阳台开辟出来,准备一些培株用的材料,如花盆、花种、豆种以及铲子、水壶等,然后,根据季节选择最为合适的播种种子,比如春季,大地复苏,天气回暖,可以带领幼儿播种一些容易发芽的种子,或者是养殖一些容易成活的动物,如蝌蚪、蚯蚓等,而秋季则适合收集种子,带领幼儿认识一些植物的果实,如黄豆、西瓜、丝瓜、西红柿、向日葵等等,由此,让幼儿从花果草木的四季变化中,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顽强和脆弱的合一性。说生命是顽强的,是因为有时我们不小心随手将一粒豆子的种子洒落在了某个角落,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它成功长出了幼苗,而又说生命是脆弱的,则是因为有时暴露在阳台下的花草,由于教师和幼儿放学后忘记了将它们摆回教室,在经历过一夜的雨水和冰雹的洗礼后,生命就会因此而消亡。而经过这一番“自然区”的活动教育后,显然每位幼儿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的意识有所提升。
        四、在区角教学活动中,增长社交技能
素质教育提倡幼儿教育要“以生为本”,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另外,幼儿教师还应当深刻意识到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也才能获得更好地发展,所以,幼儿教师要努力通过设计区角活动,吸引幼儿的广泛参与,要注重对活动中的指导,要给幼儿以自我发展的机会,如此,幼儿的多元才能之一——社交技能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投入图书、头饰、手偶和图片等元素,构建“语言区”,让幼儿在拼摆、演绎和观察等活动中,实现交际能力的培养,发展幼儿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如具体来讲,幼儿教师可以在给幼儿讲解完故事《狼来了》之后,让幼儿自己利用课下的时间进行服装、道具的准备,可以请孩子的父母参与服装、道具的制作过程中,给幼儿出谋划策。在下次上课时,我们先给幼儿准备一些展示自己作品的时间,让幼儿简单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制作的?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人物角色,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都遇到过哪些问题等,就此给幼儿一些自主沟通和交流的时间。之后,我们请幼儿结合为演绎小组,参与到课堂演绎中,如此,幼儿的合作交流情绪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相互交流、故事演绎中,实现演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有效提升。
        五、拓展区角活动空间,发挥场地优势
为了能够让幼儿活动更多的场地活动空间,幼儿教师还可以在充分发挥现有区角教育活动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发剩余的园区活动空间,或者是还可以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资源和环境,如小广场、大学的体育操场等,带领幼儿到这些广场去做一些游戏,或者是从事一些校外的观察类活动等,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幼儿园外部的活动环境会随时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切实肩负起安全保障的责任,比如在组织某些活动之前,先将场地内所有的器械、工具检查一遍,排除安全风险,另外,还要告诉幼儿随时报告任何不良的状况,如此,才可以达到拓展场地活动空间的同时,更增长幼儿文化知识,发挥场地教育优势。
综上所述,区角活动的组织和利用是幼儿园成功教育的关键点,对此,本文从结合笔者自身的教育经验入手,畅谈了几点区角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方法,如革新幼儿教师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效渗透德育以及拓展场地活动空间等等,希望可以落实“纲要”的教育主张,促进幼儿的综合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晓霞.有效利用废旧材料开展中班区角活动的现状分析——以民勤县新关幼儿园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9(06).
[2]张正沛,张琴芬.奋进敢超铸品牌——云南省师宗县海晏幼儿园办园经验纪事[J].中国农村教育,2017(Z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