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红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东湖塘中心小学 410600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效率。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堂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产生了较大改变,但是仍然效率不高。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牢固掌握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完善阅读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提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阅读教学的方法单一
小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新奇感,会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阅读教学方法的单一会影响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学生也会觉得阅读的学习毫无乐趣。
2.阅读教学感染力不足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对于情感的掌握也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阅读内容中知识的传递,还要关注阅读内容中情感的表达,然而从当前阅读教学来看,感染力还不够充足。
3.教师在不同阶段的教学缺乏针对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为低、中、高三级,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缺乏不同阶段教学的针对性,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无法达成。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阅读教学要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启明星。同时它也是有效教学的开始以及测量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清晰、准确、合适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感,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首先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三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其次,教学目标要清晰、具体。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缺乏深入的思考,往往仅是一个简单的框架,比如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掌握文章中的描写手法等,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具备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策略,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符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阅读学习的需求。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只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方法,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五位壮士的形象和其身上所具备的英雄主义思想,我们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内容。学生一听到要表演,纷纷热情高涨,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讨论每位壮士说话的语气、形态、动作等,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所描写的任务、景色等进行分析,使课堂阅读教学更加高效。
3.鼓励质疑,敢于创新
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质疑的态度,有助于小学生运用辩证的态度进行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既不能偏听也不能偏信,要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对阅读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要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即使错了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应当一步步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比如在教学《穷人》这篇文章时,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我们便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篇文章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然后鼓励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最终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4.加强引导,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与课堂语文教学紧密相连的,教学中应当以课内促课外,教师应以语文课上阅读为基础,以教材为原点,向课后延伸,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
例如,在学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搜集关于我国历史上文学大师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分组交流。学生在到图书馆检索、选择书籍的过程中,综合运用速度法、选读法、略读法进行阅读筛选,在寻找到自己想找的信息资料之后,进行深入精读,筛选相关的内容到课堂交流。课后,教师还应对文章内提到的《济公传》《三侠五义》等课外书籍进行重点推荐,并引导学生随读随写,做批注、做笔记,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并适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巩固阅读成果,提升阅读能力。
5.情境教学,融入生活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都有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因此,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建情境,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的感同身受,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将阅读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能够学到有关的语文知识,又能够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的表达,进而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简而言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有效教学的基本特点,制定清晰的阅读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葆芳.浅议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性[N].发展导报,2019-06-14(019).
[2]于慧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武青.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