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对理科优秀生语文“短板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以景德镇市高三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徐林根
[导读] 首先界定一下优秀生。以高考一本录取线为参考
        徐林根
        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333000
        一、优秀生“语文短板”的存在现象
        首先界定一下优秀生。以高考一本录取线为参考,线上生视为优秀生。优秀生语文单科低于90分即为“语文短板”。
        在高中阶段,有不少优秀生存在“语文短板”现象,理科生尤甚。
        以景德镇为例。在景德镇高三年级每届三次质检的基础上,我们统计出近六年“语文短板”优秀生人数与优秀生总数的比值,得到一个具体数据:理科优秀生“语文短板”比率最高的2016届接近30%,2017届超过15%,六届的平均比率也几近13%。
        倘若再下降一个层次,将二本线作为优秀生的定位标准,那么,“语文短板”比率要提高到20%以上。
        二、优秀生“语文短板”的问题表现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那么,理科优秀生“语文短板”突出表现在哪个层级呢?
        1.“短板”衡量办法
        为便于分析,我们用得分率来进行衡量。得分率,就是将实际得分除以试题赋分得到的百分比率。按照前面的界定标准,得分率在60%以下,即为“短板”。得分率越低则表明“短”得越厉害,反映出能力越差。
        2.“短板”问题表现
        按照当前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将全部试题划分为八大块。
        仍以景德镇地区为例。下面是景德镇2017-2020年间八次质检当中,“语文短板”的理科优秀生各大块试题平均得分率数据统计图,为了更加直观一些,按由低到高进行排列:
        
        总的看,阅读题薄弱比较明显。其中,古代诗文阅读相比现代文阅读更弱,“短板”更为突出。古代诗文阅读中,名篇名句默写得分率最低只有46.06%,紧居其后的是文言文阅读,再次是古代诗歌阅读,都不足48%。相比较而言,语言文字应用得分率达到58.29%,很接近“常板”,而作文的得分率高于65%,表明其平均分趋于正常。
        再从局部看。上述试题分小题或小块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在文言文阅读中,古代文化常识题和文言翻译题的得分率分别只有38.83%和44.08%,双双低于名篇名句默写。断句题排第三。也就是说,文言文阅读“短板”,主要“短”在这三方面。
        古代诗歌阅读,分客观题和主观题,相比较而言,主观题更“短”,比客观题低近8个百分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二者都相对薄弱。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比客观题要略好些。
        语言文字应用一块,连贯题意外地跃出“短板”,它和作文题一样一点儿不“短”。另外几道题如词语题、病句题,还有补写句子、图文转换、语段概括等却都略有所“短”。
        概括起来说,优秀生“语文短板”其“超短”的是古代文化常识,“最短”是文言翻译、名篇名句默写和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观题,这四道题问题最严重。“较短”的是现代文阅读,而“略短”的还有语言文字应用题等。
        那么,对应高考考查能力层级要求来看,“语文短板”的理科优秀生,即首先在识记能力方面表现极差,理解和鉴赏评价能力次之,分析综合也不很理想,而表达应用倒能差强人意。
        三、优秀生“语文短板”的原因分析
        古代文化常识“超短”,名篇名句默写“最短”,二者都属于识记。这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最基本的能力”严重不足,无关智力因素,相关联的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语文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背默时间。理科优秀生往往在这方面精力花得少,不愿下功夫。
        “最短”主要体现在古代诗文阅读上。对于文言文阅读,这印证了“中学生三怕”之其一,但没想到理科优秀生更“怕”。怕文言文的心理成因一定很多,内因却是更主要的。理科优秀生面对复杂的文言现象,他们厌倦于历史厚重感的沉淀。对于古代诗歌,他们一样无法从凝练的句式、精妙的古典文化中享受到乐趣。
        “较短”的是现代文阅读。先说论述类文本阅读。近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更高也更具体。命题上,对原文语句、语段进行简单加工改造的选项很少,而对原文中相对分散、隐蔽的信息进行整合,或根据相关语句进行适当推理的选项较多。做这类题,须一读,二找,三比。讲究的是细心,当然还有浏览文字、筛选信息的速度,以及平时对传统、现实、人性等方面的关注和广泛阅读。理科优秀生在逐句细读、广泛阅读上表现不力。再说文学类文本阅读,理科优秀生可能缺乏沉静下来感悟文字魅力的习惯,而且,因为他们从小以数理化见长,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他们往往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代替鉴别、赏析和评价,而机械解剖、逻辑分析文学作品,自然南辕北辙,吃力不讨好。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如今的实用类文本,以多则非连续性文本、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出现,而且试题命制由文本之中向文本之外延伸,将命题设置与生活现实结合,理科优秀生虽然倾心于新时代、新事物的刺激,有着极为敏锐的触角和极富个性的思想,但他们缺乏对日常生活的感性认识和倾情关注,在生活面前他们往往理性、严谨、冷静,让人觉得枯燥。
        “略短”的是语言文字应用。这块高考语文试题的“试验田”,考点多,题型变化大,所考查的是“语文能力的根基”,他们缺乏对日常生活和网络中的语言现象关注和挑错质疑的习惯,更缺乏规范而细致表达的习惯。
        可是作文,理科优秀生为什么又并不“短板”呢?这简直出乎意料,但前面说过,理科优秀生长于逻辑分析,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高考议论文写作重逻辑思维,二者正好相吻合。
        总之,语文学科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让部分理科优秀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也无法从语文学习中体会到探索和发现之乐,但为了高考不得不学习语文,万般无奈当中,他们往往习惯性套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搞短期突击,如此一来“语文短板”势在必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