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王勇智
[导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王勇智
        泸洲市梓橦路小学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追求“有效教学”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如果不打破以往师生之间一问一答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语文课堂将会是一滩死水,豪无生机、豪无活力。教师自己没兴趣教,学生本人不愿意学,这种情况下,学校要求的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我认为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五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当学生一旦进入了这种情境,主动性也就随之而来。如何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利用资源创情境
        课堂教学中,文本不是唯一的资源,老师、学生、一切事物都是资源。我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立马利用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学习。我就经历了这样一次偶发事件。
        教学一年级时,一次语文课上,我正讲着《蜘蛛织网》这一课,突然安静的教室沸腾起来,原来一只大蜘蛛不知什么时候爬到了教室。新课程标准不是告诉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吗?于是,我停止了讲课,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接着,我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这只蜘蛛。孩子们快乐极了,有的说:“我觉得蜘蛛和螃蟹长得很像,腿上有细小的绒毛”有的说:“这只蜘蛛有八条腿,八只眼”有的说:“我看到这只蜘蛛快爬到墙角时,我把它弄了下来,可它又往上爬反复多次,最后,它还是爬上去织起了网,它的干劲可真大”。我带头为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鼓起了掌。其实,这个不速之客就是课堂上的一个现成资源,我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创设情境,激活了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有一种表达的欲望,并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讲述中懂得了《蜘蛛织网》这一课的道理,而且扩大了师生、生生的交往面,活跃了教学氛围,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口语交际创情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正在5.2班的教室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认为很有必要好好地开展。制定出好公约,一个班的凝聚力会大大增强。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制定公约呢”?
        生1:学习。
        生2:卫生。
        生3:纪律。
        ……
        “以小组为单位,马上进行讨论,并切合实际小组内拟出班级公约,再把行之有效的公约写出来(小组内人人参与,重复的就不再写),最后小组内推荐1人上台汇报。”
        一声令下,孩子们迅速下位来到组长处参与讨论。瞧,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正激情澎湃,有的则洗耳恭听;有的争的面红而赤,有的却达成一致……此时,他们的思维正在碰撞,点燃出智慧的火花。
        各小组讨论完毕,每组派一名代表就老师和自选的一组主题上台进行汇报。
        生1:大家好,我们第1小组向大家汇报的是学习方面的。首先,上课要专心听讲,高质量地完成老师步置的作业,积极发言……(彦希同学汇报)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的有人做补充。
        生2:卫生方面:每位同学尽量不制造拉圾,如果避免不了,每人准备一个口袋,把纸屑放进口袋里,最后放学前从口袋里倒出垃圾,留下口袋,以免白色垃圾泛滥……(婕妤汇报)
        ……
        每位小组的代表依次上台发言,每个小组制定了6至13条不同公约,口语清晰,声音洪亮,体态优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班级公约制定出来,我们就得遵守。”那一刻,完全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为孩子们创设此次口语交际活动这种情境,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班级凝聚力更强了,各小组你“争”我“夺”的局面就此展开……
        三.辩论赛上创情境
        学完乌塔一课,就“乌塔一人去游欧洲,很好!”和“乌塔一人游欧洲,不好!”展开了正方与反方的唇枪舌剑!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开展辩论赛,事先并没让孩子们收集资料或做任何准备,我讲了些要求。首先,要对对手有礼貌。其次,摆明自己的观点,讲请楚理由,让人信服。第三,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抓住对方的“漏洞”予以反击。很快,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分为了正方与反方。
        我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创设辩论的氛围,正反两方自由选择。
        正方孩子们自己选出了3位辩手,反方也选出了3位。首先正反两方选手进行自我介绍,接着正方辩手1宸希发言了。
        正方辩手(宸希):“老师好,同学们好,对方辩手好!首先我觉得乌塔一人旅行,好!因为一人出门在外必须得靠自己,如果有人同行,难免会出现依赖思想,没有了依靠,就必须得自己想办法,这就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意识……”
        她的发言赢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接着,反方辩手1竣涵亮“剑”了。
        反方辩手(竣涵):“我不同意对方观点。独立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并不一定是一个人外出旅游。国外枪支泛滥,很不安全。老师不是天天都在说安全第一吗……”    
        好一个枪支泛滥,我想这与他当公安的老爸分不开。紧接着正反两方辩手继续辩论!台上台下孩子们热情高涨!
        虽说第一次辩论,孩子们还比较稚嫩,但给孩子们营造出这么一个辩论情境的氛围,他们勇敢迈出了第一步!
四.表演想象创情境
        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 当学生进入到你所创设的情境中时,才会发挥自如,情感的流入才会真实自然、毫不做作。
   (一)角色表演创情境
        教学《秦兵马俑》:“有的颔首低眉,有的目光炯炯,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瞧,看这些“秦兵马俑”不用千里迢迢到西安,在我们班上也可见到……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秦兵马俑的各种不同姿态以及各种形象的栩栩如生,让孩子们根据文字做出不同姿态,以便更好地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二)梦回大唐创情境
        记得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心情,我营造出大唐时期李白与友人孟浩然在黄鹤楼告别时的画面,并播放了一段忧愁、伤感的曲子,让学生置身于这一情境:尽管两人年龄相差12岁,但他俩之间的友谊却深似海!“孤帆远影碧空际,唯见长江天际流”。纵然长江上漂荡着许多小船,在诗人李白眼里,却只有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那艘小帆船!这情这谊啊……接着,在表演中进行想象说,话别时,他们之间会说什么呢?让孩子们在好朋友之间邀约进行想象说,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升……
        许多学生纷纷说了自己想说的话,但有一个学生说:王老师,我不想说什么,因为此时我觉得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我的心情,接着,他有滋有味地唱起了《朋友》这首歌。歌声久久飘荡在教室的上空……这时又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做了做挥手的动作,我问他想说什么,他说,我认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最能表达我的心情。全班同学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梦回大唐!
        其实,学生在听到不同的做法时,他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的思维在接受碰撞,特别是这种挑战来自学生时,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这也就归结到了:语文是艺术,当你置身于这一情境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是充盈生命活力的,是美丽的。
        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这便是美丽的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