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蕴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绿汁中学 651100
摘要:立德树人就是培养出有品德的社会人才,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进行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之外,还要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德育教育,通过正确的教育来引导和感化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环节中来,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中国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学校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品质更加高尚,思想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教材教学,忽视德育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现在还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依旧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每天面对各种练习题和测试,形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面对枯燥的语文教材文字也不会提起太多的兴趣,毕竟语文内容不能使用图表等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初中语文教材中已经出现了很多文言文,语文教师担心学生对其不太理解,无法提升语文成绩所以让学生将文言文当做重点学习。这些都体现出语文教师只是重视语文教材的教学,并没有将德育渗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语文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阻碍学生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1.2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任何科目和阶段的教师都应该将自身的教学观点和模式改变,将学生主体的地位凸显出来,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教师因长期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一时无法进行转变,所以在教学时还是重视作者背景、写作手法等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灌输式等,这些都无法让学生提起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别说将德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哪怕教师在课上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也不会太喜欢听,注意力也不在语文课堂中。
2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性,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中所明确指出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主体内容,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师应该响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承担起立德树人教育的使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德育思想,结合语文学科思想教育性,在语文课堂上渗透进德育方面的相关思想。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走进学生真正的内心世界,得到学生对教师的真正认同。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遇到困难,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时,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埋怨学生不努力,而是要究其根本,弄明白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然后再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有着很大的帮助。
3渗透探究思想,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和思想政治学科相同的性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语文是文科和理科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文章的观点、针对问题的思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领悟,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以提出问题,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假设,提出具有针对性问题的探究过程。然后让学生挖掘出文章的深意,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我三十万大军顺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时,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新闻学习中的几大重要的要素。同时,通过学习,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人们艰苦奋斗、永不言弃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当时人们生活的艰辛,向人民解放军学习,学习他们身上艰苦奋斗、勇于拼搏、不畏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让学生把这些优秀的品质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今后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4利用语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德育教育来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结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环节。教师除了要传递给学生“小爱”,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家国情怀的“大爱”精神。国家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为有国才会有家。而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只有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国家才会富强。语文资源中有大量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内容,向我们讲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也向我们介绍了为国家奉献牺牲的英雄们。在进行学习时,教师要把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正确的文学观点。
5融入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随着信息化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速,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违背学生价值观念的东西出现。由于初中生尚处于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这极不利于该阶段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变色龙的视频,让学生对变色龙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教师进行相关的提问,如:变色龙是怎样变化的?变色龙不变化可以吗?以此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6把握语文的教学环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课堂中来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本,有许多对于学生立德树人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设计语文的教学环节,把立德树人贯穿到课堂中来。语文课文中包括了古代的文言文以及现代的课文,涉及范围极广。即使不同文章反映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文化的德育内涵,但它们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于中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和文章中的教育内涵来引导学生,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的实现,促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结语
总而言之,立德树人教育观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教育教学中。随着德育理念的出现,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语文教师需要把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更好地运用到语文教学之中,来有效地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中学生的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使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学生在提升语文水平的同时,对应的文学情操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继琼.高中文言诗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索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2]王逍,杨树园.浅谈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2).
[3]黄缨婷.立德树人?育人为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明日,2019.
[4]郑莺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课外语文,2018.
[5]曾瑞玲.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