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的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曹家娴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日益加快,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变与调整。
        曹家娴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  215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程日益加快,数学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变与调整。小学数学逐步摒弃传统式教学理念与模式,朝着人性化、个性化及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学科整合的思路,充分发挥其它学科的优势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与水平。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多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来展开全面探究,为改善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提出可行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数学  多元发展  学科整合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逐渐显现出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已成必然。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寻找与其所教学科相似或存在密切关联的学科,通过整合多个学科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加快提高其教学质量。
         一、依美术活动之彩,激发数学学习的形象感
        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必须以儿童认知水平为基础,兼顾学科的系统性,科学选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材料,为其组织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比如绘画、手工等美术教学内容,使其与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相结合,实现抽象理论到具体事件的有效转化,帮助儿童在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教师在讲解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课的时候,可以选用美术教材“漂亮的钟”,鼓励并指导学生亲手设计一个小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设计不同类型的钟表装饰,然后向同桌介绍钟内的各个零部件与12个数字,掌握“几 时”的记时方法。在制作期间,教师还可为学生创设修理钟表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修理工的角色,通过有趣的实践与游戏,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再如,剪纸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其实在讲轴对称时,可启发学生设计并裁剪出更加丰富的轴对称图形,分析并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了解何为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的定义。在活动过程中深化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赋予课堂以更高的参与性与趣味性,剪纸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使其逐渐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综上可知,美术与数学的融合,一方面增添了数学活动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并探索数学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探索自然奥秘,在两种学科间进行灵活的切换,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以音乐渲染之美, 创造数学学习的情景感
        众所周知,音乐可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快个体感性层面的发展,比如感知能力、情感表达以及想象力等,这些优势还可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

比如“认识乘法”时,教师可一边展示画面,一边以讲故事的口吻讲述“春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开心地在草地上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期间搭配悠扬的笛声,让学生产生心驰神往的感觉。在教学生“找规律”的时候,让学生创造有规律的舞蹈动作,或用手拍出有规律的音乐节奏等,这样既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又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三、以体育活动之趣,增加数学学习的实践感
        将体育与数学这两种学科进行融合,既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其在有趣的体育运动中理解原本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自发地应用数学理论知识,直接或间接地获取相关经验,还可有助于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所感知的数学内容,在现有的知识框架下去思考与体育活动密切相关的数学现象,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在讲解“千米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要想让学生理解 1千米的概念,可借助体育活动使其形成大致的概念。究其原因在于,课堂讲解知识点往往枯燥且乏味,学生很难产生较高的兴趣,且注意力难以集中,所以若为学生组织1千米的跑步活动,通过参加这种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感知 1千米的长度与所耗费的时间。再如,在教学“认识时、分”一课中,学生对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干多少事情的概念比较模糊,此时让学生在1分钟内数数跳绳,在实际运动中感知时间。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数学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减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对知识的探索更加充满兴趣。
         四、用信息技术之捷,促进数学学习的探索感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要想有效解决学生学习数学时所遇到的难题,就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尽可能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有意愿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多媒体的应用最为普遍,因其集视听、交互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营造出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与感受,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应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工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
        考虑到多媒体具有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与优势,所以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具体,充分激发学生各个感官的协同作用,帮助教师讲好课本上的重难点,实现精讲,对重难点逐一攻破。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时,为深化学生对圆面积的理解,使其有效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教师可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再将其分成16个面积相等的小块,利用动画效果将这些部门进行动态拼装,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让学生亲自体验二者的面积实则是相同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每节课的难点,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学科整合既能为数学课堂提供丰富且生动的情景,还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为其提供实际可感的生活材料。这种材料一方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探索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其实践能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提高师生的教与学效率,所以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这种教学意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多应用多元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地采用最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加快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