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周银红
[导读] 喜欢和追求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周银红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郄马镇中心幼儿园,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喜欢和追求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幼儿美术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从小体验感知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去发展创造性思维,继而评价美、创造美。在艺术世界中,处处充满这创造性思维,相对于成人较为固化的思维,孩子是天生是艺术家,创造性思维对幼儿来说是自然发生的。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体验生活的艺术方式,承载着幼儿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将新奇想法展现出来,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着促进作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价值。
        关键词:美术活动 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前言:美术活动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在绘画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高速发展,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在幼儿园和家庭中让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常有一些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情况发生,在进行绘画时,会给幼儿提供示范画,给幼儿制定绘画框架,让幼儿按照既定规则去画,对于幼儿绘画的质量的重视程度也远高于重视绘画想法,忽略幼儿想象力发展,注重技能培养,这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冲突。本文如何运用美术活动去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方面去阐述,为后续幼儿美术活动提供可行性指导意见。
        一、善用主题式美术教学活动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幼儿的绘画创作提供模板和示范,对于评价的标准也是像或者不像,对那些画的不着边际的孩子将打下差的标签,然而越是画的天马形空的孩子越是具有创造力。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模式,以一个词语、一种季节作为上课主题,进行主题式美术教学活动。跳出以具象的教学内容为主题的教学框架,让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自由发挥,开拓想象力,在创作的过程中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是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接纳、信任、鼓励和支持,并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适合创作的创造条件,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自发去寻找生活中的美,运用想象力去创作。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个性特征,给出相对应的激励性评价,对于孩子的创作作品,充分挖掘其作品优点给予肯定,对于其中发现的错误也要委婉告诉孩子进行改正。
笔者在进行主题式教学时,曾以《好玩的游乐园》为主题进行教学。游乐园是幼儿经常去游玩的地方,对此比较熟悉并且感兴趣。瑞吉欧教育理念要求,活动要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在课堂一开始,笔者通过播放一段幼儿在游乐园中游玩的视频吸引幼儿注意力,随即引入一段好听的故事将幼儿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幼儿想一下并大胆发言,讲述自己去过的游乐园是什么样的,里面都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个游乐园的话,会把它设计成什么样子呢?让幼儿自由绘画他们曾经去过的游乐园或者是想象中的游乐园。这样的教学获得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依托,发散思维,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拓展幼儿联想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得课上气氛活跃,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会让进行教学活动的环境变得宽松自主,幼儿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创作时更容易发散思维。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将幼儿带到室外,让幼儿在游戏中尽情感受、自由探索。

笔者曾在一次美术教学活动中将幼儿带到室外,让幼儿自由观察春天的面貌,与校内的小柳树握握手,和园中盛开的鲜花打招呼,思考为什么春天学校里才会有蝴蝶呢?笔者会在幼儿进行观察探索时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活动,保护幼儿安全,循序渐进由个人观察到个人游戏,再到小组合作游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带领幼儿学习,做到“玩中学”,让幼儿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爱上学习。
此外,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室外玩耍等活动时,鼓励幼儿对身边事物产生创作性的联想。例如在带领幼儿观察草地时,引导幼儿说出小草的颜色,面对幼儿回答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颜色?如果小草也变成五颜六色的了,那会是什么场景呢?让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创作。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物或者环境出发,给幼儿留出想象空间,不断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和创作。
        三、以幼儿兴趣为主导,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让课堂进行轻松有趣,不再被动枯燥,这样才能让孩子主动调动各个感官去观察感受周围的世界,进行记录和创作。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使教育方式多元化,以幼儿为主体,因材施教,根据幼儿性格特质选取合适的教材和教具。在教学时可以结合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让幼儿直观感受事物的具体形象,刺激幼儿感官,让幼儿对于知识的掌握保持长时间记忆。还可以为幼儿的美术创作活动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所想自由创作。
对于在幼儿园内的教学,一般是班级中有一名主班老师和一名配班老师,如果班级中学生过多的话,老师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无法充分关注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幼儿。而且在这种大班课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班级纪律较差,课程节奏容易走偏,幼儿做小动作频率增加等情况。教师在授课时也会因调控班级纪律而减少对教学的精力。此外,在大班课中,教师容易注意到那些活跃的幼儿,往往那些较为沉默内敛的幼儿会收到忽视,有违教育的公平性。与之相比,小班课的优势便凸显了出来,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四、提高家长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意识,挖掘社会资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启蒙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虽然目前大多数家长对于幼儿美术的教育意识有所提高,但是教育理念还停留在培育幼儿技能方面,而不是利用美术活动为载体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打下地基。作为家长,应该提高对美术创作的教育理念,在平时要注重培养幼儿对于美的欣赏能力,了解艺术的概念,在教育时与学校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通过美术创作发展幼儿创作性思维。此外,家长和学校都应该认识到,对于美术的欣赏学习不只是停留在学校和书本上,要打破美术教育的局限性,社会中常见的公交车、艺术馆、餐厅、当地风俗习惯等等都可以作为新的课程资源运用到幼儿的教育中来。
    结语:综合各项实证结果,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要注重将幼儿作为主体,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美术材料和环境,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支架。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对于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培育一项技能,而是以该项教育为载体扩展幼儿视野和思维,相信幼儿,鼓励幼儿,让孩子在创作中大胆发挥想象力,即使错了也是一种尝试。这样的教育才是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本文主要阐述了美术活动对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有着较强的推广价值,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通过美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会更加完善。
        文献综述:
[1]黄立安. 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王晶. 论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