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产品在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李钰钘
[导读] 电子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必需品,幼儿不可能不使用电子产品
        李钰钘
        (天水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甘肃 天水741000)
        摘要:电子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必需品,幼儿不可能不使用电子产品,且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只会越来越早、越来越长。本文从电子产品给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带来新挑战;电子产品是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新工具;电子产品教育是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新内容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电子产品在当代幼儿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提出在电子产品教育中的四大原则:言传与身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平等交流原则、宽严相济原则。
关键词:电子产品;家庭教育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幼儿接触电子产品的频率正在逐年上升。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必需品,幼儿不可能不使用电子产品,且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只会越来越早、越来越长。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使用电子产品,是信息时代教育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更是当代家庭教育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电子产品给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带来新挑战
1.家长对于幼儿接受信息过滤的新挑战
        幼儿接触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电视、电脑、智能手机、儿童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使得幼儿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接触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杂、可接触到的信息面越来越大。将幼儿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放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家长对幼儿所接受信息进行过滤、解释的责任显得尤为重要。但接受途径、接触方式、信息量的快速增加,增加了家长过滤、解释信息的工作量与难度。
2.家长保护幼儿视力的新挑战
电子产品屏幕的辐射等对幼儿视力伤害极大,近年来学前儿童的近视率也在逐年上升,近视防控任务艰巨。当前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家长如何在这个情况下做好幼儿的视力保护,是让非常多家长关注的话题。
3.亲子沟通的新挑战
    在很多家庭电子产品占用了亲子沟通的时间,家长使用电子产品让幼儿“有事做”,自己使用电子产品娱乐与放松,形成了人在心不在的家庭相处模式。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电子产品对他们的吸引力加大,导致亲子沟通的意愿下降。电子产品方便了远距离亲子的沟通,却也影响了近距离的亲子沟通。
二、电子产品是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新工具
1.家庭教育知识的获取工具
随着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以及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逐渐完善,从长辈经验、书本、自身成长体验等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传统渠道不再能满足当代家长。电子产品便捷的搜索功能以及电子产品中含有的专门为幼儿家长设计应用软件、网站、公众号等为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提供了非常丰富且便捷的渠道,满足了当代家长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需要。
2.家庭教育实施的辅助工具
电子产品帮助解决距离远、时间差等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家庭教育实施困难的问题;同时,电子产品加大了家庭教育实施的及时性。如:儿童电话手表的面世,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手表掌握幼儿位置方便家长掌握幼儿的位置,保障幼儿的安全同时增加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机会;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手表及时掌握幼儿情况,及时在幼儿遇到问题时帮助其解决。


3.家庭教育氛围的制造工具
电子产品是现在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电子产品往往是家长与幼儿共同喜爱的,在经过忙碌的工作后通过亲子共同使用电子产品,既可以达到家长放松又可以达到亲子互动的效果。电子产品的应用中也可以提供非常多的亲子活动,制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三、电子产品教育是当前幼儿家庭教育的新内容
    电子产品教育内容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认识电子产品的教育
   正确认识电子产品的教育,即向幼儿传授正确的电子产品价值观,是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基础。电子产品自出现起就饱受争议,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简单的判断其好坏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意识到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电子产品是生活的工具,又与其他生活工具有着不同之处,更大的趣味性、吸引性。
2.正确使用电子产品方法的教育
   电子产品作为生活工具而出现,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电子产品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实施者有必要帮助幼儿了解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帮助幼儿将电子产品的工具性发挥到最大。
4.正确认识电子产品使用的教育
   正确认识电子产品使用的教育应包含:第一,明确电子产品使用目的。幼儿首先应当认识到电子产品的使用是为了方便生活,它是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生活的主导。第二,探讨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天使用多久的电子产品,在那些时候需要使用电子产品,需要家长和幼儿以平等的身份共同探讨后达成一致,相互监督。
四、实施幼儿家庭电子产品使用教育原则
1.言传与身教原则
        家长是幼儿生活中“重要的他人”,幼儿会对家长的行为进行模仿。家长对于电子产品的认识,也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幼儿的价值观中。
第一,家长树立对电子产品的正确认识。家长应当意识到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适应社会不可缺少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可能是影响幼儿身心的潜在炸弹。
第二,家长以同一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与幼儿。家长禁止或限制幼儿电子产品使用,但自己缺电子产品不离手,以“大人视力已经稳定”“大人工作很累”等为理由,在家庭中使用电子产品却限制幼儿,会让幼儿产生抵触情绪。
2.循序渐进原则
  电子产品使用教育需要长期的努力,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教育,设置合理的预期。在充分了解幼儿电子产品使用现状的基础上,与幼儿进行合理的规划,逐步进行电子产品使用教育。
3.平等交流原则
家长与幼儿共同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可及时通过互动帮助幼儿解释信息,对幼儿做出正向的引导。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与讨论了解幼儿的电子产品使用状况、幼儿对电子产品的态度、幼儿关注的兴趣点,同时也是拉近亲子关系的活动。
4.宽严相济原则
家长对于幼儿电子产品的使用不能一味禁止。第一,定时使用。可利用电子产品本身带有的计时工具,在使用之前设置好定时提醒,时间到之后幼儿主动或有家长的提醒下,关闭电子产品。第二,约定使用方式。在保护视力的基础上,电子产品中带有一些听书、听故事的软件。

参考文献:
[1]杨晓辉,王振宏,朱莉琪.促进低龄儿童发展的电子媒体使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6(11):24-37.
[2]江美杰.当今幼儿视力低下形成的主因及防控措施[J].儿童发展研究,2019(01):66-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