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悦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 215000
【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之一,运用思维可视化可以有效达成这一目标。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意义,如何运用简单示意图、思维导图、多媒体演示、肢体语言等思维可视化的工具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思维可视化”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领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会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简单示意图、思维导图、多媒体演示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在教学中被老师们广泛使用。然而,如何将“思维可视化”真正地融于小学数学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然选择,仍需要我们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探索。
一、思维可视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1、直观表现思维本质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学模式太死板,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技术创设情境,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视频、图象等向学生展示,使数学知识变得声色并茂,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合理借助思维可视化配合教学,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直观展示自己的思路,比如到黑板或电脑前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更能直观地表现思维本质,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氛围。
2、理清学生解题思路
数学学习不仅是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把一些疑难问题的文字视图化、直观化,通过思维可视化,清晰直观地呈现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流程,掌握解题的最优策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的相互转换发展提供帮助。
3、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将思维可视化工具的应用融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问题情境、文字与图式、教具学具的适当操作以及语言表述与数学符号的转换,将抽象的数学思考方法和过程借助具体感性媒介表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对整体的知识体系进行建构,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联想记忆,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对数学有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发展。
二、思维可视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简单示意图:让隐性的思维显性化
简单示意图能将学生的思路呈现出来,让隐性的思维显性化。在解题时,如果能适时让学生涂一涂、画一画,将自己的解题思路直观呈现,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时,有一个开放性问题:在一条24米长的小路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几棵?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画出简单示意图,再列式解答。学生独立思考后,都交出了自己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种:
有的算式必须在特定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但如果算式和所画示意图不相对应,就说明他们的思路并不正确。如果只是列式解答,学生的思路无法直观显现,可能会出现答案正确但解题思路错误的情况。、利用思维可视化,通过画示意图,就能全面展现出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对此做出及时的判断。学生有了画示意图的意识,养成边读题边画图的习惯,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题意,列出正确的算式。
2、思维导图: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效载体,它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图形和颜色呈现,具体形象,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知识可视化,使学生的知识从零散走向系统,从碎片走向整体,进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整体化构建。
例如,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又多又琐碎,而且彼此之间容易混淆,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绘制如下的思维导图:
在此框架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添加、更正和完善。一张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简洁清晰地展示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主要知识构成,不仅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而且能让学生将这些系统的知识牢牢记住,为接下来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提供便利。
3、多媒体演示:让抽象的知识生动直观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有效突破学生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类多媒体设备,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数学思维变得直观形象,更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和应用。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时,要将一虚线房子上所有的点同时向右平移6格,得到实线的房子。用可视化的方式将房子平移的动态过程呈现出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如何数出平移距离,使学生掌握数格子的方法。教师不用费尽心思去解释平移的过程,学生也可以从动画演示中理解这一运动,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
4、肢体语言:让数学教学触手可及
利用思维可视化进行数学教学,不仅包括运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文字、可视化的多媒体工具,也包括运用可视化的肢体动作。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与学生互动,让数学教学变得触手可及,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学生更能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学二年级《认识东南西北》时,面向一个方向,找出右面的是什么方向,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时,在将教室的四个方向确定下来后,可以把写有“东”“南”“西”“北” 的纸片分别贴在教室对应的四面墙上。如果要找西面的右面是什么方向,老师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站起来,面向西面,伸出右手,直接在教室里指一指,一下子就发现右面是北面。适时地运用肢体语言将思维可视化,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汪婷婷.浅谈“思维可视化”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之重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1):102.
[2]尹侠.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思维过程可视化[J].贵州教育,2018(19):29-32.
[3]张晓芳.几何直观:构建“可视化”的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8(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