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友珍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二都街道镇龙完小,湖南 常德 415300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孩子们都处于同一个起点,那么影响他们数学知识的就是她们不同的上课效率。对于那些认真听讲的学生来说,很容易能够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忆并理解,但是对于那些不想学习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讲课,完全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能够提高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让学生认真听讲,并自主性的对数学世界进行探索,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效率 探究策略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在逐渐从传授知识,改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整体素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考虑如何才能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然后对上课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使数学课堂的效率最大化,进而为小学生夯实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打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为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粘着性进行教学过程和技巧的创新和改进。
一、多媒体教学,直观感受,视听结合
科技的发展意味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运用互联网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上课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大量的合适课堂的素材,进行整合后制作ppt,或者插入音频、视频,将数学概念转化为实际能看到的东西或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数学的魅力,运用视听结合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比如说,在讲圆锥的周长问题时,可以运用动画,先展示一个完整的圆锥,然后展示用一把剪刀将圆锥的一条高线剪开,剪开后发现还是没有办法完整观察圆锥的周长,就将公用的线继续剪开,剪开后成为圆锥的周长展开平面图,从而直观的认识圆锥周长,并对其进行记忆和理解。学生们在做到周长问题时,就会想到这时向他们展示的这个平面展开图,从而更快速和完整的解决题目。
二、根据学生不同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不同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没时间或者不喜欢学习数学。鉴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上课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才能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
比如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数学时大多采用游戏引导教学,他们的思维比较活泼,不适合死板的填鸭式教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提问教学,我们需要引导她们去思考,更多的去自己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含义,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索能力,更好的打下学习数学的基础;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 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知,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教具教学,更多的训练他们理解概念的意思,而不仅仅只是直接提出知识点让他们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
三、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过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失去对学习和探索的热情,这时候我们就要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加强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学习自主性,创设利于学习的情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完成对数学的学习。这样既能传授知识,又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让同学们模拟银行的工作流程,并向学生扮演的客户推销理财产品。在对数学计算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时,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又比如在学习图形认知的时候,完全可以将教室当成孩子们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们找到教室中的几何图形并进行比赛,看看谁找到的几何图形更多。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孩子们跳出课堂的思维限制,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和问题。比如说让孩子们先找一下“三角形”的教室工具,比如角尺、斜立的扫把等等,学生当然会有疑问:“扫把明明是直线,怎么能是三角形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扫把和墙角的两条边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思想的局限性并广开思路,打破原有的固化思维,提高学生对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
四、小组竞赛,自由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抗游戏可能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将枯燥的数学变成游戏,然后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展开竞赛,先在小组内统一某问题的答案,在说服同组同学的过程中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然后进行组组对抗,让他们形成竞争关系,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课堂的参与感,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比如说在进行竖式计算的练习时,因为竖式是一种计算方式,最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甚至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可以默列,我们就可以将同学们分为几组,完成计算又快又正确的队伍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对竖式的掌握能力。
五、巩固练习,深化课堂内容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只会背而不去应用,其实也相当于没有背过。对学生数学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检测就是数学小测验。为了让学生在每一次测验中都能够进步,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巩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上练习,提点学生运用这些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再次复习和深化,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是数学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学生只需要对重点题目进行解答和理解,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重复枯燥的训练的。重复的训练,不仅会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疲惫性抗拒,还会让其失去学习的欲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起到反效果。
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数学课堂上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填鸭式教学,教师往往都不在意学生是否学会听懂这一个知识点,就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学生只能在知识点还没消化完毕时,匆忙进行下一知识点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效率当然不会客观。我们要发挥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维持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好奇心。
比如说在讲解线段、直线、射线时,可以根据他们之间不同的特点让学生探究出三者间的不同之处,运用教具,展示粉笔中的线段和激光笔中的射线,让学生自己找到两者不同的原因是端点的个数,之后再引入直线的概念,并与前两者进行比较, 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
七、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提高数学素质
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各个思想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和渗透。数学是通过不同的思想方法和解决手段解决的,首先我们就要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运用数形结合解决几何题、分类讨论解决统计题、假设方程解决应用题等等,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数学素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要建立良好高效的数学课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多种符合学生特点的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为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荣荣.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20(19)
[2]李军霞.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
[3]任宗荣.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