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次仁拉珍
[导读]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次仁拉珍
        西藏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小学     860700
        摘要: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向,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也逐年增加,因此,积极转变和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就成为本文的重点探究对象,笔者在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以供广大读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主动思考;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教育界的改革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成长阶段培养逻辑性思维的启蒙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做到,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是时代赋予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也是一种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广泛推广,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标准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逐渐增加。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教学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开拓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现状
        (一)教师专业能力不足,教学方式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小学教师需求量较大,但现有的教育人才相对匮乏,因此,造成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有相当一部分的数学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化的学习,自身的数学专业水平也远远不够,尤其在小学阶段中,教师往往认为只要自己把小学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并教授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最为基础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若忽视了这一点,会严重阻碍学生的长期性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1]。
        此外,教师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板书授课仍突然占据主流,一方面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降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教学重难点,使得后续的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导致教学效率的止步不前。
        (二)教学浮于表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性格特点,小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上,再加上教学任务的双重压力,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的落实,往往在教授教材内容时泛泛一讲,简单粗暴的将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亦或是让学生将公式定理死记硬背,课后运用题海战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长此以往,尽管 学生在短期内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教师教学的表面性,没有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方式,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后面更加复杂抽象的数学原理时,难以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形不成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严重影响了数学学科学习效果的长期有效性。


        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有效性措施探讨
        (一)教师要提升专业能力,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与时俱进,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丰富和优化自身的授课方法[2]。比如,在教授“圆形和扇形”这一章节内容时,虽然仅仅通过教材上的二维平面图形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此部分的学习,但是,教师也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适当延展和加深,融会贯通,比如,教师可以有二维平面化的圆形和扇形扩展到三维立体化的学习,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找到圆形和扇形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有效的促进数学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灵活开展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效果是天差地别的,因此,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3]。比如,在教授“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互动,具体来说,可以玩“找朋友”的游戏,即让学生分别佩戴记有分数、乘号、除号的标牌,然后各自分散坐开,待学生坐定后,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进行计算并找到合适的同伴,完成游戏任务。通过游戏,学生不仅锻炼了计算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实质理解程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完全没有自主思考、提出疑问的机会。小学生本就智力发育不完全,欠缺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想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教师不妨以设置前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前置作业”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有一部分问题是可以自行解决的,从而带着疑问去上课,让教师解答疑问,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节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情况下,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进行思考,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形,利用剪切、拼接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两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四)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是一门实践应用型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将数学知识生活实践相结合,开展情境化教学。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比如让学生独立去超市购物,买完之后再计算一下花掉的钱占总钱数的百分比,既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同时进行百分数内容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完善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智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J].中华少年,2016,6(10).
        [2]徐惠.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新課程 (小学),2013,14(11):12-12.
        [3]才让加.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措施[J].中华少年,2017,6(30):257-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