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研彦
湖南省邵东市城区三小422800
摘要:问题式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的问题来不断推进学生们的学习进度,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书本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做题的方式得到有效的锻炼,将知识巩固和吸收。那么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来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本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措施。
关键词:有效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上课前首先提出有创新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培养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数学及其他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利用问题式教学的影响力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的学习新知识,从而积极的通过自身来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了解其中的基本知识,然后在进行思维的拓展。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身作则,对于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设计来向同学们展现出创新的能力,以此作为学生们的榜样,从而对于学生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
一、设计与文本高度契合的问题来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小学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应该符合由易到难的规律来逐步引导同学们对于本篇文章的学习,同时这种问题还应当与文本的内容高度契合,不能随意因为教师的的思维开阔就对同学们随意的提出问题。这样的方式不但无法正确的教授知识,而且还容易混淆小学生们的学习的知识体系,使他们无法在脑中构建完整健全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关注着学生们对于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提出相符合的问题。如果太过简单的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们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已经对本章的知识掌握到百分百了,便会产生懒惰的心理。而太过复杂的问题也会打压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对小学数学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的教学中设计高度契合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的整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风格在结合上科学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们对于初中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魅力,引起学生对于数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对开放性问题的提问来引发学生们对于问题的拓展思考从而不断的积累做题技巧,培养解题思路,逐个击破数学知识了解的残缺,才能在最后的学习中取得胜利。
例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问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对于问题的讨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还可以通过对于问题的引用顺其自然的过度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让学生无形间增加了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基本知识的学习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们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中花费一点时间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在问题的根本中解决数学的“难学”现象。
三、设计创新性问题来激发初中数学课堂
教师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通过设计创新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大部分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的加减乘除时,觉得内容过于简单便忽视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数学只需要简单的背诵公式便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但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这些学生们的忽视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中越来越困难。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关注程度,当同学们真正的了解到了数学的魅力才会主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创新,从而提高数学的思维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这门学科的概念较为抽象,而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只通过自己的思考变抽象为具体有些困难。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介入,通过问题式教学的模式来辅助学生们学好数学这门重要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李军. 试析有效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J]. 中华少年. 2016(31)
[2]林丽锦.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小学). 2016(09)
[3]张博强. 小学数学探究问题设计及应用[J]. 赤子(上中旬). 2016(23)
[4]魏兴敏.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J]. 学周刊. 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