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李建芳
[导读] 在初中小学中数学教学相对特殊,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知识以外,
        李建芳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张桥中学
        摘要:在初中小学中数学教学相对特殊,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数学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想创新能力。但由于农村学生知识基础相对不弱,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抗拒学习的现象,这导致初中数学教学难以展开,教学效率低下。再加上当前农村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学生的家庭教育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主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知识枯燥复杂,大部分农村初中生由于数学基础能力较弱,对数学知识往往存在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就导致数学成为了一门薄弱学科。数学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内容,因此,必须要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加强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希望可有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综合教学水平。
一、初中农村数学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地区初中学生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首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薄弱。很多七年级学生甚至还未掌握有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很难跟上初中教师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无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课堂注意力,初中学生正处于童年向青少年的成长阶段,身心发育较快,所以,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传输式教学法,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文字和图化的方式来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来说会进一步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不佳,教师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仍然一知半解。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容易出现叛逆情绪,特别是农村地区学生大部分属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的关怀和培养,在教学中违规违纪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捣乱了课堂教学秩序,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最后,大部分教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依据,主要采用批评的方式来评价学习较差的学生。这样将会进一步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学生呈现两极分化严重,导致后进生厌学情绪加强,教师又缺乏有效的弥补措施,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断下降。
二、改善农村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
        (一)帮助学生改变对学习的认知
        农村初中生,其主要生活区在农村范围,对于新鲜事物接触的较少,学习范围极为有限。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并没有什么作用。

再加上大部分学生家长不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想要让学生成年后马上务工赚钱,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存在偏差。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学生的内心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带领学生了解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数学知识的丰富多彩,在学生内心中种下良好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需要经常联系学生家长,要求家长可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的教育任务,在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的结合下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本身是一项较为抽象复杂的学科,即便学生掌握背会了所有数学定理,学生也不见得能够解决所有数学问题,所以,大部分农村初中学生不喜欢数学科目。因此,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目标展开课堂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供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如在因式分解的教学中,因式分解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教师应当采用分层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结合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因式分解题目,随后展开学习小组解题比赛。利用比赛的竞争性来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因为教师提供了不同难度的因式分解题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可有效帮助后进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拥有快乐的情绪。
        (三)注重因材施教
        农村地区初中生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所以基础知识掌握相对薄弱,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性较大,相同的数学知识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不同。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性格爱好,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的教学中,针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仅要求学生掌握记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相关性质。而对于基础知识相对丰富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性质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每一名同学都能够在个人基础之上获得不断的提高,从而不断拉近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异,真正推动每一名学生快速稳定发展。
结语: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当认识到农村地区学生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促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许会.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0(37):8.
[2]史学斌.农村初中数学作业分层布置探讨[J].学周刊,2020(27):145-146.
[3]祁臻.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设计及运用探讨[J].考试与评价,2020(08):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