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易梦姣
[导读] 应用题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易梦姣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黄茅洲镇金南学校 413100
        摘要:应用题作为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身为一名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以便于带给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基于此,本文就探究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结合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思维能力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关键点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应合理的设计应用题内容,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强化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将枯燥的应用题内容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动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应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刚迈出小学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显然并不具备成熟的心态,对于新鲜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对于学生的这些特点,身为一名数学教师,可灵活的设计内容,唤醒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在探究阶段能主动的融合进教师的教学中,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继而能够在生活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以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乐趣。除此之外,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本质,就是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因此,学生的数学基础才是最为关键的,如果没有较强的数学基础,显然不会合理的套用公式,更无法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最终不能高效的进行解题。在初中阶段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例如数形结合、四则混合运算等等,从而使学生明白每个数量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日后高效的解题奠定基础。
二、教授解题策略,形成解题技巧
        数学是集抽象与严谨于一门的学科,其中涉及了大量的数学公式以及解题思维,学生理解不够全面,也当属正常,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传授学生解题方法,从而让其跟随着自己的授课节奏,逐渐的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一)寻找关键语句以及隐性条件
        在讲解数学应用题中,最重要的不是解题,而是让学生学会看题,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看应用题的题干不能一目三行,应对于每一句话都形成一定的理解,进而在题干中找到解题的关键词,明确题干中想要去求什么?什么是已知条件?什么是未知条件?当这些问题在题干中找到答案后,再树立自己的思路,进而罗列数量关系。

例如,有一艘客船往返于A、B两点,当船顺风行驶时,所花费的时间为4小时,反之逆风为4.5小时,已知该艘客船的形式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试求出水流的速度。当学生看到这样的问题时,显然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那一个方向进行入手,本道应用题的关键点在与往返二字以及顺风和逆风,在引导学生找准关键词后,运用公式路程等与速度与时间的积进行解题。
(二)进行语言文字的转换
        初中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会遇到大量的问题,但是较为复杂的还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文字转化。正因为学生缺乏这一项能力,从而很难理解应用题的主要内容,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应用题的难度,进而降低了学习效率。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现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题干内容,转化为数学符号、图形等,以便于理解,从而梳理有效的解题思路。
(三)构建数学模型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题干内容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结合题意构建数学模型,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建模的过程中,需要强化学生的数学思路,使其能主动的参与进问题的探究,并不断的进行思考。在对应用题建模训练时,需要加强对数学例题的重视,通过题海战术,慢慢的提升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供学生使用的建模方式存在许多,如常见的方程组建模、不等式建模等等,切记这些建模方式,教师可结合应用题的具体问法,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解题。
三、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应用思维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操作,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用性的操作条件,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在实践操作中,寻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而提升自身的应用思维能力。例如,现存在一张长为35厘米,宽为20厘米的白纸,截去四个顶点的小正方形后,形成一个没有顶的盒子,若盒子的底面积为350平方厘米,试求一下纸盒的高度?结合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折一折,让其探究如何将一张白纸变成一个长方体盒子?通过这一教学方式,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也有着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中去看待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巩固已学的基础,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总而言之,身为一名初中教师,对于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数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合理的设计应用题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全面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熙芽.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初探[J].福建教学研究中等教育理科,2011.5:16-17.
[2]张玲钧.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20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