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张荣
[导读] 当今社会是大数据时代,也是知识大爆炸时代,
        张荣
        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     710065
        当今社会是大数据时代,也是知识大爆炸时代,社会的发展进入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省会、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学会学习的素养具体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反思,要有高效的学习方法;实践创新的素养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符合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观点,体现了国家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
        地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或缺。近几十年,地理教育在科学研究和探索方面出现了很多新成果和新进展,对地理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新进展和新成果涌现的同时地理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基础教育阶段,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地位较低,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情,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将大脑中无形的思考过程以文字、线条、图片、颜色等形式呈现出来。与纯文字资料相比,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更有助于记忆。思维导图的网状结构与大脑的结构方式类似,可以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无论是从国家对“全面发展的人”的需求层面还是地理教育现状迫切需要求新、求突破的层面,思维导图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在国外,思维导图最初用于提高记笔记的效率,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教育、个人的工作和学习以及企业员工的培训等领域中。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
        1、思维可视性。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而思维导图正是通过图形、文字、线条的组合方式把思维的路径、方式以及策略呈现出来,使思维看得见。
        2、直观性。思维导图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把隐藏在大脑中的信息呈现出来。简单地说,思维导图就是把大量繁杂的内容概括为几个关键词或图像,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按照自己的理解把这些关键词或图像连接在一起,形成蕴含着丰富想象力独具特色的思维图像。其中,每个关键词或关键图像都承担着特定的“记忆”,不同颜色的线条都代表着“特定记忆”间的关系。与纯文字的材料相比,思维导图对知识的呈现方式更直观、形象。
        3、发散性。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或“求异思维”等,它是由某一中心向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辐射,从而引出许多新的信息,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思维导图在结构上是发散的、立体的、开放的,这种发散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思维导图由中心主题出发,通过线条以网状结构向四周无线延伸。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思维也会随着线条的延展而去联想和思考。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识记困难、对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清楚、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有待提高、缺乏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等问题。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以上特点和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学习法在中学地理课堂中应用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用关键词来进行记录和整理表达,而学生的普通笔记是用语句,所以思维导图可以节省大量的写字时间,而且大量的文字容易埋没关键词,不能突出重点,知识点只是记在了笔记本上,没有进入大脑,不易记忆,利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思考上面,增加了理解和记忆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更快的学习新知识、复习整合旧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快速理解快速记忆。
        2、提升思维能力。一方面思维导图发散的图形运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力,另一方面思维导图中大量关键词的使用,减少了无用的信息对思维进行干扰,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让思维更集中,头脑更敏捷。
        3、激发学习兴趣,快乐学习。思维导图中大量运用图像和颜色的学习方法可以激活右脑潜能,激发创意,产生新点子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联想力,加之思维导图让学生的知识变成一张网,从而加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更容易解决问题,让学习变得快乐。                               
        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地理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的效用。思维导图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知识归纳、梳理,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功能,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梳理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侧重思维导图不同的功能。对于章节的知识归纳总结,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线条功能,建立知识结构框架;对于专题式复习,应当侧重思维导图对知识的整合归纳功能。
        2、巧用思维导图,设计学习总结内容。思维导图是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因此,思维导图的画面不宜太繁琐、复杂,而是应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线性思维功能,让复习内容清晰、明了的体现出来。其次,复习内容的设计还应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颜色功能,利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复习的重点。
        3、注重思维导图的生成过程和思考的不同方向。通过探究学生思维导图的生成过程及不同学生思考过程对比分析,引导出新的想法,从而激发更深层次思考。同一个问题,可鼓励学生从多维度去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实现素质教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学习法的一些心得和浅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