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刘潇
[导读] 历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刘潇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绿汁中学  651101
        摘要:历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科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积极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必要性,了解相关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策略
        一、引言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提高课堂成效作为关键课题,加强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及探讨,真正意识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提升的必要性,在不断优化及改进中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必要性
        初中生的课程体系越来越完善,同时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扩展。通过学习历史,学生能够了解历史事件、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进而对历史发展进程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更加开阔,并且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人文观念、历史观念,思想修养和内在情感越来越丰富,这些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及长远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有的初中生缺乏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及动力,认为这门学科比较无聊和枯燥,自己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背诵相关知识点,但是往往是“记了忘、忘了再记”,很难形成主观的学习认知,个人能力及素质的提升速度极慢。对此,初中历史老师需要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帮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忽略了课堂导入的设置,无视学生主观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比较被动和消极,整体的历史课堂教学成效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备受阻碍。其次,教师忽略了对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枯燥和乏味,教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偏高。学生学生难以实现自主学习和抽象性学习的指导及开展。学生还没有主动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对所学习的知识缺乏深刻的领悟和认知,无法真正实现活学活用和自主实践。最后,教师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历史这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如果能够融入德育知识,将会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历史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直接按照自己的主观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德育教育所占有的比重偏低,整体的教学质量大大折扣。
        四、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成效的策略
        (一)关注课堂导入设计
        初中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只有自己产生主观兴趣之后,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为了保障学生表现出良好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相结合,确保教学成效。以课堂导入设计为依据,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较复杂,教师需要留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创新课堂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氛围,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作为重要支撑,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
        比如:在讲解新编2018初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翻开课本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留下宏观的知识印象。在此之后,教师则可以设置形式新颖的课堂导入环节,讲述三国时期的名人故事,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这种教学策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活跃课堂氛围后,教师可以切入主体课堂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配合老师的教学进度,跟上老师的步伐和节奏,在自主思考、认真分析时获得更多收获。


        (二)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以学生对历史进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为根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倾向,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人文观以及历史观。以往的教学直接以静态、单一的图像和文字为主,学生非常机械及被动,难以产生更多的融入感和积极性。对此,为了触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教师需要关注信息化技术的利用。
        信息化技术的情景模拟功能和展示功能较为强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个板块的教学要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创设生动可感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以及能动性。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教师只需要适当给予学生相应的情感指导,确保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比如:在讲解2018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内容,主动还原当时的激烈场面。但是学生感觉比较抽象,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融入信息化技术。播放与外面战争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让学生主动感知当时的真实情况,尽量避免教育教学过于抽象,学生在主动分析时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触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在网络平台中搜集和整理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和适当展示来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
        (三)开展话题式教学
        除了需要关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创新外,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成效的提升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获得更多良好的主观学习体验。其中话题式教学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组内合作互动。
        比如:在讲解2018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5课“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为什么我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吗?”让学生自由讨论话题,积极开展针对性的话题式学习活动。很多学生可以自由分组,在课本教材的指导下,围绕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及交流,整个学习状态非常的自主和自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并且获得更多深刻的学习感悟,真正意识到自强的重要性,从而学会努力学习,坚持不懈。
        (四)突出历史的教育功能
        初中生正处于个人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关注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历史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对社会发展变迁的认知及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及提升,着眼于现代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站在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积极渗透德育教育。
        其中,教材分析和解读是第一步,大部分的教材是精心编制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及规律。教师需要将历史信息的传达与德育引导相结合,积极挖掘德育教学元素,关注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大胆创新,让学生主动地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文化。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必不可少,为了让学生清楚了解个人的真实想法,寻求他人的帮助,教师可以设置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横向对比、纵向分析的过程中拓宽个人的知识视野,养成良好的合作思维习惯和意识。
        五、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非常关键,教师需要重视这一学科的改革,将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与课堂导入设置相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工具。以话题式教学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学成效,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帮助学生实现良性成长及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常春.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00(03Z):P.257-.
        [2]张旅团.浅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