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加强政治启蒙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靖树超
[导读]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
        靖树超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淮安 223000 )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首次将教育启蒙上升到政治高度,增强了义务教育的政治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政治启蒙教育,有利于增强他们爱党、爱国情感,确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信念,早日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担当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确立明晰目标,指引政治启蒙教育方向
        依据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认知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加强政治启蒙教育,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每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都要认真研透教材,挖掘政治启蒙内容,构建政治启蒙教育体系,自觉将这一目标落实、分解到每节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之中。
      二、建构内容体系,实施分层次递进性教学
        小学阶段实施政治启蒙教育要按照儿童的成长规律分层、递进实施,并要关注教育的节律与成效。低年级段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辩证思维尚未或刚刚萌芽,难以把握政治概念的复杂内涵,启蒙需要正面进行。而高年级段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政治兴趣上升,可适当增加涉及本质特征的政治知识,激发他们的政治向往与追求。
    具体来说,低年级段政治启蒙教育主要是激发少年儿童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热爱革命领袖的朴素情感,了解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尊敬国旗、国徽,学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年级段的政治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儿童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理解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从而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高年级段的政治启蒙教育则要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了解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知道我国是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感受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从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热爱和平,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三、创设多种情境,增强政治启蒙教育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儿童进行政治启蒙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努力创设充满童趣、情趣的趣味课堂,在愉悦地学习氛围中,让他们学习政治知识,增强政治情感,坚定政治信念,自觉达成政治启蒙教育目标。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三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时,由于儿童年龄小、知识储备少,理解力低,对新中国成立背景茫然无知。如果单纯讲授,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教师可事先让学生搜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领袖的精彩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讲述,也可与同桌分享交流。在讲故事、听故事过程中,儿童自然就会产生对革命领袖敬意和崇敬之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
         2.创设演练情境,强化政治意识。一年级下册的《我们都是少先队员》一课,可让小队长带领少先队员宣誓,培养他们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情感。通过现场演示系扎红领巾活动,让他们明白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是无数的革命先烈鲜血染成的,从而让他们敬仰革命先烈。创设演练情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政治意识,“润物无声”地提升了政治启蒙教育效果。
         3.创设游戏情境,提升参与热情。寓教于乐的简单游戏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小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创设游戏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年级上册《神圣的国土》一课可设置三个闯关游戏。第一关是“点一点”,让学生在滚动的屏幕上点击我国东西南北的四个地点。第二关是“连一连”,让学生将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进行对应连结。第三关是“游一游”,请学生分小组指出祖国名山大川的位置。三关游戏递进升级,层层加深,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疆域辽阔广大,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从而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韵味。
    4.创设辨析情境,培养政治思维。高年级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经有一定的发展,可创设辨析情境,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尝试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出本质性的认识。比如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可创设辨析情境:有人用屈原、苏武、蒋干、共工来说明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你同意吗?通过辨析,学生最终认识到,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到底,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5.创设探究情境,转化自觉行动。五年级下册《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框题,揭示了整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我们不遗余力推进小学生政治启蒙教育的本质所在。教师可从学习、品德、立志、创造等方面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各组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再画龙点睛,强调少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时期,要懂得珍惜,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文化成绩,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努力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拓展教育路径,优化政治启蒙教育格局
        政治启蒙教育目标的达成,仅靠道德与法治课并不能完美实现。要形成有内涵、有格局、有高度的新时代政治启蒙教育格局,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教育路径。
    1.统整教育资源,突出政治启蒙教育地位。在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作用的基础上,认真上好班会课、队会,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追求多学科、多渠道政治启蒙教育渗透,实现全科全方位育人。
    2.加强阵地建设,营造政治启蒙文化氛围。新时代政治启蒙教育要在原有的少先队、校园、社区等活动阵地的基础上,充分营造政治启蒙教育的文化氛围,建设校园内政治启蒙文化景观,建设一批政治启蒙教育文化符号,让学生在真实、自然、亲近的环境与场域中,通过“在场学习”,自然生成政治情感。
         3.注重学科整合,放大学科综合育人功能。我们一方面需要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寻找政治启蒙教育的新生长点,另一方面要放大其它学科的政治启蒙教育功能,变单打独斗为各科齐抓共管,描绘全学科政治启蒙教育“地图”,让政治启蒙教育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实现优化与综合。
         4.强化实践体验,增强政治信念理性自觉。实践出真知,体验出真实。小学生政治启蒙教育,是实践性的教育,需要他们经历,亲自验证,才能内化为政治素养,形成对政治理想和信念的理性自觉。可利用班会课、晨会课,让学生了解时事;可带领孩子参观教育实践基地、祭扫革命先烈等,让他们直观感受过去硝烟弥漫的岁月,体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可开展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组织班级交流会,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又一个成就,从而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每个新时代的少年都要从小就立志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和接班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