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雄玉
湖南省隆回县东方红小学 422200
摘要:小学是每个孩子开始正式全方位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小朋友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来,培养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平时积极的总结自己在班级中的管理经验,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动态,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策略
目前我国许多小学校的班级经营还在延用过去的管理方法,缺乏科学合理性,一些班级教师的管理活动,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授课。这种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基于学习来产生效能,优秀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来自各方的关注。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对价值观的错误理解,会滋生学生的消极情绪,严重阻碍初等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比较大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对各种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他们道德观念也是良荞不齐,如有的学生调皮捣蛋,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写作业,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教育这些学生,这无疑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压力。在一个班级中,每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不一样的,班主任也无法让每位学生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此外,有的学生家长并不配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这也会影响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
2、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较高,进人互联网+时代,小学生待在家中就能够与整个社会接触,了解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与事物,因此,现阶段的小学生心理均较为成熟,不像之前的小学生那么单纯,思想极为活跃,他们对于社会的认知要远远超过家长与班主任老师的认知,班主任老师稍加管理,就会导致小学生生出叛逆心理,不服从、不理班主任的指挥与管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社会诱惑的抵抗能力较弱,无法正确区分社会中的有毒信息与是非,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3、管理方式有待改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总会给班级中学习好的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对他们的印象也比较好,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通常会较少关注。这样做是不对的,班主任应对班级内的学生一视同仁,给每位学生以公平的展示机会,从而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顺利开展学习活动。此外,有的班主任将全部精力用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没有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道德观念和思维能力的重视,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较为缓慢。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开展策略
1、建立、落实合理的班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也许大部分班级都有班规,可是,所有的制度都落实了吗?一旦制度没落实,班规就是虚有其名,若有实无了。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的辛苦付出。
我接手的班级,由于制定了各种班规,佩戴红领巾的同学由原来的寥寥无几,现在变得全都佩戴得整整齐齐;晨读时当你走进教室,听到的是琅琅的读书声,见不到以前打跳、说笑的影子;布置的家庭作业也没人不交了……因此,班规对于班级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同时,班主任在执行班规、管理好班集体的同时,应当做好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来说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学生心目中的好榜样。
2、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在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也需要着重体现。因此,班主任在推进班级管理活动之前,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保持与学生之间的紧密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真实状态及参与积极性,给予其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释放个性,在主动参与和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老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筛选相应的班级管理内容和形式,将恰当、可行的管理策略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参与各种锻炼活动时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及参与积极性都有所区别。教师需要结合班级管理活动的变化,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后期的管理策略,有的放矢,充分发挥班级管理工作的作用及优势,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及自主探究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积极开展班级集体活动
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可以通过举办集体活动以促进学生间的和谐交流,推进班级中管理氛围的形成,有效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对班级实施管理时,举办集体活动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促进作用。集体活动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鼓励学生对课堂活动进行自主规划,独立完成艺术类节目的排练,集体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也加强了班级凝聚力。
例如,笔者每周五下午会社团活动,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非常精彩,兴趣盎然,别有一番味道。而在中秋国庆活动活动中,笔者开展了猜灯谜、唱红歌,也都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
4、密切联系家长、借力家长
教育从来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二者是合作者而不是各自为战,甚至是对立的。所以管理好一个班级,不仅要依靠老师、班十部,还要重视来自家长的力量。每个班总有一些热心能干或教子有方的家长,他们总能给班级带来帮助、带来正能量,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例如,每年“六·一”,都有热心的家长组织起来,为孩子们化妆、搞后勤;再如,一些能力强的家长,配合老师督促、指导学生学习。一个人带动一大片,很好地协助了老师的工作,老师、家长、学生在互动中增强了了解,形成了融洽的关系,有助于孩子们的教育和班级的管理。作为班主任始终要协调好家校关系,为学生教育、班级工作创造一个良好局面。
三、结语
总之,小学班主任要时刻反思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手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全面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向更加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梅.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0):188.
[2]格桑塔杰.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J].读与写,2018,15(35):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