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书培
安徽省界首市田营中心校 236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界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因此,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进行研究具有较大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随后分析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性的意义,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参与主动性;提升策略
引言: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具有显著的重要性,而受到课程安排和学生教师思想观念的影响,当前部分初中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不够,使得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必须从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改良和创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一、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部分初中教师和学生认为体育学科是一门副科,其重要程度远不及语、数、英等主科。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不强,教师的教学热情不高,甚至出现了主科占用体育课的情况,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大压缩。除此之外,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体育课堂的开展中,无论是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还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均无法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通过大量的初中体育课程的现状研究不难发现,初中体育教学课堂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初中生对于教师所开展的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面对体育教师所开展的体育教学环节,部分学生存在随便、敷衍甚至抗拒参与的态度。第二,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对相关动作的示范和引导方面存在经验主义的趋势,即在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教师往往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安排体育锻炼任务,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需求以及意愿来制定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性和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体育项目较少,一般仅局限于球类中的篮球、羽毛球,跑步类的长跑、短跑。此外,由于学校和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校在体育锻炼的场地方面面积较小,设备数量不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可见,场地和教学资源的限制,使得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意愿不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因此无法得到提升。
二、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性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改革之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要尤其注重学生的体育素质。由于受到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影响,电子设备侵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另外,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这对学生在其他专业的学习上也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可见,在体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初中体育教师要将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渗透到学生中,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从而为教师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环节起推动作用。另外,在教学目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教师也应当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1]。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措施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排斥和抗拒心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一方面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上,要考虑到学生在体育能力、体育水平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性,对能力不同、性别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案,确保体育教学环节开展的适配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趋向,根据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体育锻炼任务。再者,在体育锻炼的氛围上,也要求教师要营造和谐、融洽的锻炼氛围,以团体带动个人,激发学生对相关的体育项目锻炼的参与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例如,在CBA、NBA等国际性篮球赛事的热播阶段,教师可以征求班级内学生对于篮球体育赛事的关注度,询问学生关于篮球训练的意愿,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开展相应的体育训练项目。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国际性的篮球赛事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因此,根据时效性较强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新闻,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篮球训练的兴趣,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推动篮球训练教学环节[2]。
(二)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环节开展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的意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环节的开展中,充分结合学生的需求和体育能力。具体来说,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方面,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根据学生的锻炼意愿和体育兴趣,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确保学生从根本上树立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师所安排的体育锻炼任务。第二,在学生开展体育训练或锻炼时,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的锻炼情绪和锻炼状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师生之间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的交互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例如,在进行蹲踞式起跑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起跑姿势,进行正确的指导、调整,采取教师示范、同学示范等模式,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让学生在直观的动作讲解和示范中,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中,要想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必然要尊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情感,推动体育教学的开展[3]。
(三)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体育课程的项目选择上,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特长、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而在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的锻炼过程进行指导。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尽力为学生提供不同体育项目的指导。另外,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适当地向学生渗透理论教学,帮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体育锻炼有全面的认知。例如,教师在教给学生相应的体育技巧之外,也应当教会学生如何避免在体育锻炼中受伤,以及在体育锻炼中受伤后的应急措施。除此之外,学校在体育硬件设备设施的设置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增设体育设施器材,丰富学生的选择。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意义,适当加大资金、教师资源的投入,为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保障[4]。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受到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要求在学校和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当中,要求体育教师要正视当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丰富体育课程的锻炼项目等途径,弥补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上的不足和缺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能力,增强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英.初探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J].科学咨询,2018,000(011):24.
[2]晏林.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000(013):140-141.
[3]王萍.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分析[J].体育风尚,2019(1).
[4]陈江军.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J].新课程(中),2015,000(010):P.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