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邓海军
[导读] 受我国长久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课在高中课程教学中难以受到重视
        邓海军
        辽宁省鞍山市教师进修学院  辽宁  鞍山  114001
        摘要:受我国长久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课在高中课程教学中难以受到重视,加之学生迫于高考的压力很难把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因此导致了我国高中生整体的身体素质都较为偏低。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便是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方针,只有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并且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好的调整学习状态。鉴于此,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要从课上延伸到课下。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对于体育运动项目的偏好,而且他们的身体素质适合什么样的体育运动,这此都要充分的考虑进去,从而有效地设置适合不同学生的体育项目,提出不同的层次要求。从有效性方面,考虑体育课程的设置,实际上是需要教师根据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标准。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需要根据原有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成绩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从而系统的进行教学的改革,根据目标进行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且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配合与互动。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这样的做法大大打击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厌烦情绪,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升。
        2、教学内容陈旧、同质化,与学校发展实际脱节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内容陈旧、过时,突出表现在体育教学内容以田径、球类内容为主,新兴项目如轮滑、健身操等内容缺乏。另外,体育教学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突出表现在高一、高二、高三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区别只是活动量的增减。此外,体育教学内容与学校发展实际脱节。例如,教材中大篇幅介绍网球、游泳、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但因条件不足教学中很少设计这些内容。
        3、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很多高中体育教师依然习惯选用传统的讲解法、示范法和练习法。这些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这些教学方法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和参与热情,而且也会导致体育教学出现“一言堂”现象,极大地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二、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实行开放教学,充分展现学生个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展开的。因此,教师要转变一把抓的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

所以,教师在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例如,在对学生测立定跳远的时候,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课堂表现,适当调整考核目标。就男生而言,2.0米为最低标准,针对班级里体育水平较高的则定为2.4米,一般的为2.2米,体重较大或者本身体育素质较差的则定为2.0米。又或者让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报学习目标,这样也有利于改善过于强调统一性的弊端,真正发挥出每个学生的特长,展现他们的个性。在足球教学过程中,有些足球爱好者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足球技能,在足球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设定颠球、射门等目标,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轻松的体育教学活动,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体育素质的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
    2、强化课堂实施,合理开展教育
    课堂是高中体育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空间,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能够看到,体育运动的动作技巧大多需要通过课堂教授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认知,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地强化课堂实施,让课堂真正地发挥价值。但是,在实际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受到固有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许多传统课堂活动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而为了实现课堂的激活,体育教师应当针对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改进,从而实现体育运动的有效施教。
    比如,在开展篮球运动的教学中,以往体育教师会采用合作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基于团队之间的协作,共同完成对篮球运动的学习。但是,在传统篮球运动的课堂中,合作活动的应用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如组员结构分配不合理,合作学习的形式单一等。所以,为了实现篮球运动的有效教学,强化课堂的教育作用,教师应当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地改进。首先,教师应当在开展合作活动前,对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进行了解,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篮球运动能力,进行组员结构的安排,保持每个小组当中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篮球运动能力。其次,在设计篮球运动教学合作活动中,教师也应当将体育竞赛等内容融入其中,增添合作活动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篮球运动的合作活动。
        3、增加体育比赛,激发竞争意识
    体育比赛是检验学生体育水平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体育训练欲望的有效途径。在每个高中都会举办运动会,但是每年只有一次运动会,比赛次数较少,并且当碰到天气原因是很可能会延期或取消。这种运动会现状对学生体育水平的提升没有有效作用,甚至还会消磨学生的体育激情,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不利影响。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增加比赛训练或者竞赛模式,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产生重视体育训练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水平,并且还能使学生自主投人到体育运动之中。高中生争强好胜的意识较为强烈,因此将竞赛机制引人到体育教学中不仅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同时还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积极影响。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将学生分为4个大组,每组11人,进行两两比赛。在足球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安排不同的组员分别作为守门员、前锋、后卫及中卫,通过不同位置队员的配合达到进球的目的。在进行准备的时候,学生互相讨论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体育思维,同时还需要学生讨论踢球时的战术,这对学生运动意识的形成有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强化课堂的实施,有效应用多元教学手段,逐步促进教学策略的优化,建构高效能的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彭波.浅谈高中体育教学[J].中外交流,2018,(49):90-91.
[2]黄耀辉.高中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南北桥,2018,(24):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