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0期   作者:曾子萱
[导读] “曲式”作为音乐欣赏与学习方式之一
        曾子萱
        四川省攀枝花市凤凰小学校  四川省攀枝花市 617000  
        摘要:“曲式”作为音乐欣赏与学习方式之一,在音乐欣赏与学习中发挥不可替代性作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曲式”教学较为陌生,音乐教师自身能力层次不一,由于局部性老师自身能力的限制性因素,小学音乐课堂中对“曲式”教学的应用少,学生接受老师的知识以自己听为主,老师讲为辅,学生接受的知识在经历老师方面的灌输能力的折扣后,学习能力往往受限,知识面易渐窄,在课堂中渗透和应用“曲式”教学易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曲式;小学;老师;音乐课堂
一、曲式简介
        (一)曲式简介
        所谓“曲式”也就是音乐过程的结构,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个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曲式”种类多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是哪一种类,“曲式”都会包括对比、变奏、重复三个原则。在一首音乐当中,往往会出现结构性的对比、旋律的对比、文字的对比、思想的对比,在各种的对比当中将音乐的感染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变奏会在整首乐曲中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方面做出改变,使得音乐脱离固有的音乐套式;重复会使得音乐材料重复出现, 以增强音乐感染力。“曲式”的确立是综合多种音乐因素确立的,曲式不仅是在种类对音乐进行划分与创作,同时也更是音乐创作结构的把握,是对中心思想、主旨与音乐创作技巧的把握。
        (二)曲式赏析作为音乐赏析方式之一独立存在
        音乐又被称为“时间的艺术”,音乐不论是宏伟巨制抑或短小的乐曲必须经由必要的时间方且能够品味,但若要在短时间能把握一段音乐的结构和主旨,需要辅以“曲式”进行。“曲式”能够在让一首音乐的受众能偶在段时间内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创作结构、主旨、创作技巧等,能在再音乐赏析中发挥着极端重要性。
        诗以明志,歌曲亦是言情,歌曲通过节奏的变化、和声、调式调性、旋律等方面能够调动人的自然情感,辅以人类的抒情达意的文字,方才发挥言情的效果,调动他人的情绪。而“曲式欣赏是通过音乐与理论的结合,在音乐理论赏析中发现乐曲创作的精妙、意境的优美,“曲式”赏析作为音乐赏析方式客观独立存在。
        (三)“曲式”欣赏特点和应用
         “曲式”欣赏是对与一首乐曲的宏观把握,进行一个整体性分析,但同时也会对其精妙部分深入分析,“曲式”赏析充满理论性色彩,专业性术语、专业性思维色彩浓厚,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晦涩难懂,目前在高校中或者是音乐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中学习较为常见,它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知识面以及人生阅历进行学习消化。因此,“曲式”在具备准确的赏析音乐的属性同时也因其晦涩难懂成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赏析的障碍,目前在应用上“曲式”赏析缺乏市场。
二、音乐课堂的现状和特点
        (一)“曲式”教学方面少有涉及
        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中的欣赏曲目和音乐知识有限,过多的的音乐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较为枯燥乏味,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给学生播放音乐的同时间断性讲述音乐的艺术特点,打破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进程,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学习的枯燥使得小学生失去了本能的学习好奇心。
        并且,在老师的教学中,老师的质量也是层次不一,以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老师大多是中专水平,学历层次较低,近年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以本科学历水平为主,音乐教学老师的水平也存在诸多的差距,因此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存在问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三)小学音乐课堂现状与“曲式”教学契合点
        小学音乐课堂中目前存在三点问题:教科书欣赏曲目有限、小学生知识有限学习“曲式”欣赏困难、音乐教学老师自身知识有限。因此在渗透“曲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这三方面问题,解决此契合点的问题。“曲式”教学才得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具有可行性并实施普及。
三、“曲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一)“曲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曲式”教学在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极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以感性教学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妙之处,加以练习,只是停留在自身的感知感受方面,而相对客观理性的“曲式”欣赏教学却往往被忽视,在目前的应用情况不占据主导地位,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停留在感性阶段。
        (二)“曲式”在教学中的创新点与策略
         1、变“曲式”理论化为通俗化
        小学生在“曲式”欣赏当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曲式”赏析理论化色彩浓郁、专业性强,在教学中若是解决“理论性”本身的晦涩难懂的自然属性,便是为“曲式”教学解决一大障碍。
        教学中可以将小学生身边的生活融入到理论性教学当中,将“曲式”教学中的理论化知识用生活常识加以解释、分解,将一个整体的专业性术语分解成若干个生活中易于联想的通俗化用于或是生活小事件,再将每一个专业性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连接起来,赋予小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通俗的解释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当中较为晦涩的理论知识。
    2、增加“曲式”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的缺乏生动的理论性解释和灌输能力使得学生感性地认为“曲式”教学欣赏枯燥,会逐渐产生对“曲式”教学甚至是整个音乐课堂的厌恶感,在教学中应该增加“曲式”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老师应该不同形式的学习锻炼中加深对“曲式”欣赏理论知识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可以在乐曲的创作中增加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富有趣味性、生动性。
   (三)“曲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前景展望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小学音乐教师的水平会越来越高,老师的灌输能力将会越来越强,将会有更强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每个独立家庭的家庭环境会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会越来越重视,孩子会提前学习更多的知识,小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因此会比目前的状况乐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会增强。
        “曲式”教学会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逐渐发展,学习方式方法将会更加适应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曲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前景乐观,“曲式”教学也是取改变感性教学的必然趋势。
    四、结语
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能力有限,在欣赏学习方面,由于师资配置的因素,使得小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方面拓宽视野存在人为性障碍。“曲式”教学目前在国内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生疏,需要将“曲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逐渐渗透应用,拓宽小学生在音乐界的视野,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方能促使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儒怀.自由曲式结构的形成与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
[2]张孝杰.浅谈曲式分析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J].通俗歌曲.2012(4):12-15.
[3]左武福.小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