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海荣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314502
摘要:劳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技能,良好的劳动能力与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在劳技课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认知到劳技课程的价值,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鉴于此,本文对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策略
劳动是青少年培养综合素质、成就幸福人生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一、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浙江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通过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米来发展、终身学习和美好生活所必需的劳动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助于促进小学生手脑并用与知行合一。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能够促进心智技能的发展,而心智技能又影响外部动作的协调。儿童的学习,往往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只“做”不“学”,只是动作技能的简单重复;只“学”不“做”,只能是通过大量的机械记忆来学习。这种缺少实践应用的学习,其成效必然大打折扣,只有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才能实现更好的学习。
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路径
1、使用多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劳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有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学过程较为沉闷,学生很有可能会走神、开小差,降低教师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最多只能掌握一此实践能力,劳动意识难以得到培养。而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则可以有效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得到实践能力、劳动意识的综合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容易丧失兴趣的部分,在这此环节中以合理的方式应用多媒体。
例如,教师需要在课程导人环节中应用多媒体,在《环保小台灯的制作》的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分钟的精美视频,以视频内容激发学生对环保小台灯的好奇心与学习欲。一般而言,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段或学生讨论交流时再次应用多媒体,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
2、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
小学劳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索意识,可以围绕课堂情境入手,让学生通过情境来观赏劳动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熟悉劳动技术的使用技巧,通过为学生栽种情境的希望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劳动技术的意识。情境,帮助学生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世界变得广阔起来,也让学生看到了多样的色彩。
学生观赏情境,能够感受到劳动技术身上的艺术气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促使学生获得视觉上的冲击。
例如,在学习“纸塑花篮”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编织花篮的技巧,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折剪、穿编、粘贴等方法制作花篮,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纸编花篮的乐趣,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彩纸、剪刀、尺了和胶水等物品,促使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花篮。为了帮助学生发现设计花篮的灵感,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纸编花篮的工艺品和制作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编花篮的欲望,能够熟悉纸编花篮的方法步骤。学生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了纸编花篮的技巧,知道了纸编花篮背后隐藏的艺术支撑,熟悉了花篮的提手、篮身、篮底等。学生利用彩纸、剪刀、尺了和胶水等物品,通过将彩纸折一折、剪一剪,获得了简单的花篮,为了增加花篮的艺术性,学生还用画笔描绘了不同的景色,体现了不同的主题。笔者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表扬了学生纸编花篮时表现的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学生获得了手工创作的信息,认识到手工编织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也具有实用的特点,掌握了盘篮底、盘篮身、装提手、装饰等的制作步骤。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使用情境,为学生栽种情境的希望,培养了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劳动技术的意识。
3、教学贴近生活实际
小学劳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探索意识,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劳动技术的应用,唤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通过为学生栽种生活的希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劳动技术的意识。生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为学生指出花朵的颜色,指出小草的成长。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获得多样的感悟。劳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生活的脉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理解劳动技术的现实应用。
例如,在学习“纸杯小创意”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纸杯的性质,知道纸杯多变性、易操作性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利用纸杯来进行简单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五颜六色的一次性纸杯,让学生观察这些纸杯,并说一说白己对纸杯的印象。学生观察不同颜色、不同类型的纸杯后,对纸杯有了深刻的印象,知道了纸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对纸杯进行美化设计,让学生发挥白己的想象能力,在纸杯上描绘白己喜爱的图案。学生利用剪刀、彩纸、双面胶等物品,对纸杯进行了描画和设计。其中一位学生画出了小乌龟和小白兔,展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获得了大家的好评。笔者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被剪刀伤害,还要节约制作材料,避免污染浪费。学生在笔者的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制作习惯,创作出了别具特色的艺术品,认识到了纸杯的作用。这样,笔者通过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生活材料,让学生使用生活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栽种了生活的希望,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劳动技术的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与技术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认知,也是交际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有效分享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带来的乐趣,实现共同提高,从而不断提升劳动与技术教育效果。劳动技术教师应该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与学习,积累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劳动技术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孔海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8,(12):131.
[2]李大志.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