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贵
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 744000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处于发展阶段,三观逐渐形成。因此,初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性格做出努力,同时提升其思想品质,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整个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个人及其家长对该课程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忽略了其存在的重要意义,这不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课堂的影响力,从课堂的基础内容入手,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途径;
引言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从少年阶段步入了青年阶段。初中学生开始出现了更多新奇的想法,其也会对今后的发展更加迷茫,初中生既想更多的证明自己,又会考虑自己是否具备一定的能力,其思维常常较为纠结,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叛逆的心理,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思考。同时,初中生的内力也较为脆弱,缺乏面对措施的正确心态。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一、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也逐渐明确了教学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与学生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新课改明确了教学目标。在教学理念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将传统的应付式教学理念逐渐转变为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站在未来发展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上,使其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这些具体的教学要求中,我们不难品读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重要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通常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客观问题。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来说,其知识通常较为抽象,这对于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或者是由于其他课程的学习紧张而没有时间进行该门课程的学习。由于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其面临着中考,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所占分值较低或根本不是考试的科目,因此,部分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缺乏重视。同时,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选择通常是生搬硬套,教师的课程教学仅依据教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此外,站在学校及教师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学校和教师往往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教学缺乏关注,使得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成为其他科目的附属品。学校的教师多半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无法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以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二是主观问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并对于这门课的意义理解不深,对该门学科缺乏认同感。
三、深化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理念应转变过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放下教师的架子,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任何问题解决的前提都是良好的沟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问题,然后教师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同时,教师作为知识的讲授者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其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教育,不应仅依靠课堂教学,教师应转变自身的定位多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多聆听学生的问题与想法。教师可以将道德与法律教育内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而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创新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而生活情境的创设意味着教师要关注日常生活、热点新闻,将教材内容和生活素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激发学习兴趣。就记忆原理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容易记住有画面感且真实性强的内容,所以生活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使抽象、晦涩的理论知识更具体化。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内容是枯燥的,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这对提升教学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入手,为学生创造出趣味性更强的课堂环境。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需要将教学的内容作为切入点,促使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这些话题开展教学行为,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他们熟悉的话题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四)提升专业素养,确认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发展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教师要想发挥本学科的育人价值,其自身要做一个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教师。良好的教学专业素养能够使教师对教材进行正确把握与解读,对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正处于人生快速发展时期的初中学生思维发展较快,被外界的事物感染较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身硬朗的专业知识,用专业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吸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其中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出的具体教学要求,并反思自身在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利用网络的力量进行教师专业培训方面的学习,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互动,发掘他人的教学优点,达到互通有无的效果,促进道德与法治课效果的提升。
(五)小组合作,互动讨论拓展思维
现在是合作至上的时代,合作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设置核心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或辩论活动。采用该方法时,教师要保证讨论的核心问题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分小组查阅资料,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每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由小组代表阐述。该方法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科目的教学要求逐渐明确。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影响学生价值观及世界观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直接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正视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专业素养,确认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化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亚丽.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优化措施[J].才智,2020(15):168.
[2]罗建国.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我见[J].农家参谋,2020(12):199.
[3]荆玉东.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J].才智,2019(36):77.
[4]秦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教学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65.
[5]姚建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9(17):187.